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多 二線城市吸引力顯現

2017年08月22日09:16 | 來源:科技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多 二線城市吸引力顯現

  高校畢業生就業 二線城市吸引力顯現

  有個生命力極強的段子轉了一年又一年。不僅輕鬆揶揄了大城市裡的“漂們”,還恰到好處地呈現了北上廣人才的過分集中。段子是這樣寫的:“過年了,北京各大部委格子間裡的小李、小張、小王、小趙擠上火車,回到家鄉,變成了李處、張處、王處、趙處……

  與此同時,上海高級寫字樓裡的Linda、Mary、Vivian、George也陸陸續續回到福建、山東、河南、黑龍江……變成了桂芳、大強、翠花、二娃……”

  這個段子會不會被改寫呢?

  日前,《成都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行動計劃》正式發布。最寬鬆的落戶政策開始施行——具有普通全日制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的青年人才,年齡在45周歲以下,可憑畢業証到成都辦理落戶。

  成都甚至設置了22個7天以內免費入住的青年人才驛站,幫助人才度過“最艱難”的初來乍到。伸出橄欖枝的豈止成都。

  武漢市宣布將建3605套公寓,面向畢業3年內留在武漢創業就業的無房大學生,最長租期3年﹔南京規定畢業兩年內在南京就業可申請小面積公租房或租賃補貼﹔寧波對高校畢業生、創客、基礎人才的購房補貼從1%提至2%,最高8萬元﹔長沙直接給畢業生發放租房、生活或住房補貼。

  這些二線城市卯足了勁頭要從“城市病”多發的“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挖人,是一廂情願還是順水推舟?

  有些人眼裡根本沒有“北上廣”

  “我們中科院的同學很少去北上廣等城市發展,大多集中在昆明、成都等地,也就是西南片區。”已經是昆明理工大學副教授的賀軍棟回憶起博士畢業后的擇業情況時說:“留在本所(中科院昆明動物所)工作的佔相當一部分,去雲南各大高校、外資企業就業的也有,或者回家鄉的高校工作,比如南京、武漢等。”

  “大家的發展都不錯,留所的基本都是副研究員,在高校的基本都是副教授、教授。”賀軍棟說,留在昆明優勢很多,比如可以更好地繼續與導師開展合作,每個高校、研究所基本都有自己的師兄弟,合作交流機會多等。

  房價也是必須考慮的問題,“博士畢業都有10—30萬元不等的安家費,在昆明基本可以付首付了,這個問題很現實。”賀軍棟說。

  “我帶的碩士研究生回老家工作了。”賀軍棟說,“其他導師的學生也沒有去北上廣的,留昆明的居多,回家鄉的也有。”

  在賀軍棟所在的高校圈子裡,無論老師還是學生基本沒有去“北上廣”這個意向的“萌芽”。他們習慣了二線城市的節奏、自己的事業“土壤”也在這裡,沒有什麼理由要連根拔起的扑向“顛沛”的一線大城市。

  就業質量和滿意度“北上廣”並不高

  “就業率”一度成為高校的緊箍咒。據教育部估計,2017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預計795萬人。逐年增加的畢業生人數,與北京、上海等地落戶政策收緊的矛盾日趨白熱化。

  為了緩解矛盾,教育部門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

  去年年底召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網絡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提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城鄉社區從事教育文化、衛生健康、醫療養老等工作﹔組織實施好“西部計劃”等中央基層就業項目﹔圍繞“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協同發展”等重大發展戰略,向國家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大工程、重大項目輸送畢業生。

  總之,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隨著畢業生就業觀念的日趨理性,科學與多元化的就業心態也隨之出現。

  與此同時,高校也更多地從關注就業數量到關注就業質量與滿意度。從質量和滿意度的角度看,找工作堪比找對象,要“才貌雙全”。即要收獲頗豐,又要趣味相投。其中的“收獲”不僅僅指薪酬,還應該包括生活環境、上升空間、事業土壤等。

  二線城市在這些方面並無明顯劣勢,甚至優勢更足,比如事業土壤,對於在二線城市畢業的人來說,人脈、環境等因素已經成型。

  “北上廣”最吸引人的是相對公平。在知乎上,一個《壓力這麼大,你為什麼留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問題獲得了近140萬的瀏覽量和474個回答。“房價”成了熱議的話題並不意外,然而,另一個出現頻次最多的詞是“公平”。

  可以預見的是,二線城市對人才的渴求,以及開放性的增加,包容性也會日漸增強。

  那些各大部委的小李、小張們可能無法出現在北京之外的城市,但是寫字樓裡的Vivian和George卻有無限可能,在二線城市的熱切召喚和一線城市的屢設壁壘之間,畢業生將用腳來投票。(張佳星)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