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大學生記者手記:絲路上的馬——穿越千年與君共乘

2017年08月08日14:20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馬是汽車發明之前,人類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張騫出使西域,曾到大宛國尋找著名的大宛馬——有了良馬,穿梭於西域各國之間的僧侶、商隊能夠大大提高效率﹔有了良馬,軍隊的戰斗力便會大大提升。在冷兵器時代,擁有一支騎兵隊伍就如擁有一輛重甲坦克﹔至今人們津津樂道的絲綢之路、茶馬古道,都是馬蹄踩踏出來的經貿道路。正因為馬是如此重要,自古以來便在藝術作品中佔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

漢代 彩繪木馬 甘肅武威出土

作為絲綢之路的開通者,正是張騫把西域大宛國有汗血寶馬這一消息帶回漢朝,而漢武帝也為汗血寶馬不惜大量耗費人力與物力。由此,馬的重要性可見一斑。在甘肅省博物館,記者見到了1983年被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的銅奔馬原作。這件被郭沫若先生稱為“馬踏飛燕”的青銅器出土於甘肅省武威市雷台漢墓。整個青銅“飛馬”近14斤的重量壓在一個小小的“飛鳥”身上,足可見其做工之精美,構思之巧妙,充分體現古人在物理學和力學上的智慧了。

銅奔馬雕塑

而對於馬的喜愛,不論漢唐,都在藝術作品中可見一斑。唐代太祖昭陵墓中便有著名浮雕作品《昭陵六駿》,所刻畫的便是李世民打天下的過程中最重要的六匹坐騎。其中第二駿,青騅,蒼白雜色,為李世民平定竇建德時所乘。畫面中青騅作奔馳狀,馬身中了五箭,均在沖鋒時被迎面射中,但多射在馬身后部,由此來凸顯駿馬飛奔的速度之快。

唐代的胡人與馬

到了宋代,由於宋代軍事力量相對較弱,尤其缺乏戰馬,所以宋代尤其強調“馬政”,而在宋代的藝術作品中,馬也是一個重要的主題。北宋著名宮廷畫師李公麟有《五馬圖》傳世。當前普遍認為這幅畫的主題是“貢馬圖”,胡人等進貢良馬的圖。按照當前《五馬圖》的排布順序,左起第一個、第三個的牽馬人,都是有著典型胡人形象的。而在歷朝歷代,胡人二字始終是與良馬相關的。

如今,在河西走廊的中部,祁連山脈腳下,這樣一篇沃野千裡的地方,有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軍馬場——山丹軍馬場。始建於1949年的山丹軍馬場,其飼馬歷史可以追溯到漢代。近兩千兩百萬平方公裡的草場,養育著著名的“山丹馬”向全國輸送著良馬,支援國防以及經濟建設。

甘肅省博物館中的青銅馬列陣

自古以來,良馬多產自西北。西北地區的人民,通過絲綢之路,在千百年來不斷向中原,甚至向更遠的西域,輸送優質的良馬,冷兵器時代的“鐵騎”。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在絲綢之路這樣一條古老的道路上,新的橋梁會再次聯通起整個亞歐大陸。馬兒們代表的絲路資源,中國會與諸國人民雙贏共享。

(中央美術學院 宋春雨)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