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獼猴桃讓果農老黎真正走上了“致富路”

2017年08月04日18:05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7月26日,我們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范站見到了果農黎新宏。他的臉黑紅黑紅的,有著這片土地特有的質朴氣息,一笑起來眼角就堆滿了細紋,那是常年勞作留下的痕跡。

黎新宏是陝西省眉縣湯峪鎮鐘呂坪村獼猴桃種植戶,從2008年起就開始種植獼猴桃,如今在附近已小有名氣。

別看老黎現在如此,他之前可是地地道道的蘋果種植戶,父輩都以種植蘋果為生。但當地並不是蘋果的適生區,結出的蘋果雖然口味好,但賣相欠佳,蘋果的銷售情況一年不如一年,收入也是每況愈下。

“這可不行,再種點啥呢?” 正當老黎一籌莫展的時候,縣裡的技術人員上門挨家挨戶推廣獼猴桃種植技術,這讓黎師傅動了心。閑著沒事的時候,他就到改種獼猴桃農戶的地裡走走看看,聽他們說說講講。先進的種植技術和較為輕鬆的管理方法讓他當機立斷,改種獼猴桃!

剛開始種植,老黎頗為小心,隻種植了兩畝獼猴桃,其他地上依舊種著蘋果、玉米等作物。“萬一收成不好,也不至於給家裡造成太大負擔。”黎師傅這樣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縣裡的技術人員上門幫他選擇優良苗木,科學進行果樹嫁接。

第一次種獼猴桃,老黎格外小心翼翼。三天兩頭跑到地裡瞅瞅,有空就跟其他果農交流經驗,除虫、拔草更是一樣都不落下。縣裡舉辦種植技術課程,老黎也跑去聽課,聽到適合自己的技術就在自己的地裡如法炮制,“我們農民懂得不多,專家說什麼,我們就按照他們說的去做。”黎師傅回憶道。

老黎也會主動向技術人員求教:“有問題隻要打個電話,他們就會上門指導,方便得很。”一來二回,老黎自己也積累了不少種植的經驗,“知道的越多,感覺心裡越亮堂。”

在科學的種植理念和精心呵護下,第一茬果樹就迎來了大豐收,一畝地收獲了兩千多斤獼猴桃,這讓老黎嘗到了甜頭,更讓他決定把蘋果樹挖掉,全心全意地投入獼猴桃的種植。

現在,每到獼猴桃收獲的季節都是老黎最高興的時候。隻要果實一成熟,各路經銷商就自發找上門來,“他們自己去地裡摘,我產多少他們就收多少,現在一畝地基本能有近兩萬塊的收入。”老黎說起自己的獼猴桃,言語中滿是喜悅和自豪。現在黎師傅家已經蓋起了二層小樓,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

在眉縣,像黎師傅這樣受益於獼猴桃種植的農戶不在少數。在過去近十年的時間裡,依托於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獼猴桃試驗示范站,眉縣的獼猴桃產業正蓬勃發展:種植面積由最初的八萬余畝增長至三十余萬畝,人均種植1.16畝獼猴桃,一畝地收入近一萬元,已然成為眉縣的支柱產業。在示范站的帶動下,一百萬畝獼猴桃種植園已經在秦嶺北麓建成,正切實地改變著眉縣乃至陝西省獼猴桃產業的發展。

“我們通過示范站,把讓果農看得見、學得會、帶得走的活技術、活成果廣泛推廣,讓農民少走彎路,通過和眉縣當地政府合作,推動獼猴桃產業的發展。同時,我們的技術和數據要覆蓋陝西,甚至指導全國其他地方獼猴桃基地的建設和發展。”示范站首席科學家劉佔德教授介紹道。(北京化工大學 梁若昕 中國傳媒大學 陳振海)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