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維護好科學研究的“完整性”

扶 青
2017年08月04日08:55 | 來源:南方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維護好科學研究的“完整性”

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表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社論,宣布撤回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論文。據了解,論文撤回系韓春雨團隊主動所為,他們聲明:“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復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不止韓春雨,社論也將撤稿歸結為“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回顧《自然-生物技術》所使用的調查方法,有助於我們理解何謂“完整性”。自論文於去年5月發表,引來大量不可重復性質疑后,該刊11月發表“編輯部關注”,提醒科研界留意可重復性方面的擔憂,12月接受韓春雨及另外幾個獨立研究小組的新數據,但判定數據太過初級,不滿足發表標准,然后決定給他們更多時間來收集能支持論點的實驗証據。現在一年過去了,無論是韓春雨還是其他研究者,都無法“強化初始數據”,因而決定接受主動撤稿。可見,“完整性”不是說數據或有真偽,而是在給定的時間內,數據未強化到可還原、可重復的程度,這也直接指出一項完整的科學研究要經得起同行評議,正如該刊所提到的,“這顯示了論文發表后的同行評議在全天候媒體時代的重要性”。

如果認為“完整性”的一面是經得起同行評議,那回顧過去一年多,“全天候媒體時代”也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南方日報》為例,去年就發表4篇評論,在多數學者表態無法重復研究的初期,韓春雨團隊對公開原始數據猶豫不決,本報發表《質疑與反駁是科學工作的常態》﹔后有13位科學家呼吁對其啟動調查,韓春雨一邊堅稱結果真實,卻沒有給出原始論文之外的任何証明,評論員認為“韓春雨應該發出不同的聲音”﹔2016年10月份,韓春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我為什麼要自証清白?”本報又發表《含糊其辭的推脫要不得》,認為“科學從來不是個人的事情,一項科學成果需經受國際科學界的普遍檢驗”﹔最后經過長時間“拉鋸戰”,認為應該由高校學術委員會做出正面回應。截至目前,這些評論都被証明有其價值,不僅刊物重申了同行評議重要性,韓春雨所在單位也終於啟動學術評議。

在《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一文中,指出“這篇NgAgo論文也顯示了社交媒體的利與弊”,因為即使是簡單的實驗也需要花費數周來准備、實施、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媒體不能“要求得到快速、明確的答案”。我們對此表示理解,但也需要認識到,令人遺憾的並不是研究上有可能的時間跨度或差錯疏漏,而是對同行評議、媒體評論表現出的疏離、傲慢、屏蔽等態度。回顧NgAgo論文所引起的爭議,我們還應意識到在當今互聯網時代,無論一篇論文何等專業,領域何等冷僻,它都有可能因潛在貢獻而引起全社會關注,其中,不僅會有媒體不厭其煩地作科普化解讀,也會有更多同行們提出差異化的看法,科學研究當然要保持定力,但面對“可重復性”這樣的研究規范問題,沒有任何理由來逃避回復、拒絕溝通,尤其是面對同行評價,更不可關起門來自說自話。相反,要保持科學研究的“完整性”,就要對不同聲音真誠相待、坦誠以對,共同求索和進步。

當前,我國學術水准在國際科研評價體系中表現得越來越好,也有越來越多的學術研究引起各國研究者的關注,為了更好維護我國的學術聲譽以及在國際科技界的學術形象,我們應當不斷汲取經驗和教訓,奮發圖強。韓春雨事件雖然暫時畫上了句號,但值得反思的地方還有很多。

(責編:魏楚雲(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