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自然》子刊發文確認:韓春雨NgAgo論文已撤回

2017年08月03日11:03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北京8月3日電(趙竹青)在經歷了長達一年的爭議和等待,北京時間8月3日,《自然-生物技術》發聲,表示撤回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韓春雨團隊於2016年5月2日發表在該期刊的“利用NgAgo進行DNA引導的基因組編輯”的論文。

  撤稿系韓春雨團隊主動提出

  這篇題為《是該數據說話的時候了》的文章,發布在2017年8月2日的《自然-生物技術》社論上。文章稱,“在征求專家評審人的反饋意見后,我們判定韓春雨及同事提供的最新數據不足以反駁大量與其初始發現相悖的証據。我們現在確信韓春雨的撤稿決定是維護已發表科研記錄完整性的最好做法。”

  論文撤回系韓春雨及其團隊主動提出。在Nature官網刊出的韓春雨的撤稿申請中表示,“由於科研界一直無法根據我們論文提供的實驗方案重復出論文圖4所示的關鍵結果,我們決定撤回這項研究。在該圖中,我們報告說,利用5’磷酸化單鏈DNA作為引導,NgAgo能夠有效引起雙鏈斷裂,並對人體細胞基因組進行編輯。雖然許多實驗室都進行了努力,但是沒有獨立重復出這些結果的報告。因此,我們現在撤回我們的最初報告,以維護科學記錄的完整性。不過,我們會繼續調查該研究缺乏可重復性的原因,以提供一個優化的實驗方案。”

  文章發表后飽受爭議和質疑

  韓春雨出生於1974年,現為河北科技大學副教授,本科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碩士就讀於中國農業科學院,在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取得博士學位。

  韓春雨在其論文發表后“一鳴驚人”走進公眾視野,“發現一種革命性的基因編輯方法”,以及“在艱苦、簡陋的條件下做出世界級成果”的逆襲故事,令許多人感到振奮和鼓舞。但就在論文發表兩個月后,該論文就遭到了來自同行的廣泛質疑。

  2016年7月,澳大利亞、美國、西班牙的學者們公開發聲,表示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無法重復,呼吁科研工作者停止使用該技術以免浪費資源。

  同年10月,北京大學、中科院等科研機構的13位同行科學家,實名表明“不能重復韓春雨的實驗結果”並呼吁啟動相關調查。

  11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表了“編輯部關注”,表示正在調查該論文。並配發一篇通信文章,來自德國、韓國和美國的三個科研團隊在文中表示,無法重復韓春雨論文中的實驗結果。

  面對質疑,韓春雨一直堅持其實驗“曾被多次重復”並推測其他實驗室無法重復“80%是因為細胞被污染,剩下的是實驗者的操作技術不過關。”

  2017年1月,《自然-生物技術》發言人表示,韓春雨團隊提交了相關的最新數據,“在決定是否採取進一步行動之前,需要調查研究這些數據。”

  顯示出同行評議的重要性

  這一次,《自然-生物技術》的調查結果公布,韓春雨實驗“是否可以被重復”這一長達一年多的疑問終於有了答案。

  “這顯示了論文發表后的同行評議在全天候媒體時代的重要性。”文章在開頭用黑體字作此表示。

  文章稱,“為了最終解決這個爭議,多個研究小組在數月裡生成了更多的實驗數據。如今塵埃落定,這也是世界各地的許多實驗室為澄清NgAgo的功能而付出的大量時間、精力和資金的証明。”

  “在全天候媒體和公眾眼中,論文發表后的同行評議流程似乎慢得讓人沮喪。”文章也提到,社交媒體對於迅速提醒廣大科學界留意該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抬高了人們的預期——希望得到快速、明確的答案。

  “然而,關於NgAgo的各種問題是無法在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內就能澄清的。”文章指出,即使是簡單的實驗也需要花費數周來准備、實施、分析和解決出現的問題,更別說那些進行可重復性研究的人,其付出的努力往往得不到回報——這樣的工作單調乏味,沒有資金支持,還吃力不討好。

  文章表示,一篇論文發表出來,並不是科研過程的結束,而是開始。“當研究重復性時,需要花時間來做。就這篇有關NgAgo的論文而言,現在是時候了,數據已經說話了。”

(責編:方萌萌(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