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走進張掖:更綠更淨更文明

2017年08月02日10:59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張國臂掖,以通西域。”張掖,因此得名。公元609年,隋煬帝在張掖接見西域二十七國使臣,舉行“萬國博覽會”。今天,古絲綢之路重鎮、歷史文化名城張掖,以旅游城市的形象,再次閃耀光輝。

游客增多 綠化變美

在張掖大佛寺工作的園丁胡永明介紹,寺裡五六年前還冷冷清清,如今已是游人如織。因為游客越來越多,他三年前受雇來到大佛寺管理綠化。接受採訪時,胡永明剛忙完一天的工作,坐在月季花圃的樹蔭下乘涼。剛入寺時,荒草叢生,他便引入牡丹、月季、三葉草等,將園區妝點一新,他尤其擅長給景觀樹木剪枝。“整個園區十幾畝綠化,都是我一個人在打理。”胡永明驕傲地說。

66歲的胡永明入寺前曾在市區做環衛工人,兩份工作的月收入都是2500元,但現在更清閑一些,讓他十分滿足。在胡永明眼中,旅游業的發展給張掖人民的生活水平帶來了顯著提高。“我一個人在景點做綠化,就能養活一家人。”去年他還坐火車去雲南旅游。

商業轉型 舊市新貌

張掖老城區有一個30年歷史的老集市——甘州市場。入夜,這裡燈火通明,人頭攢動,美食香氣氤氳。周小平在市場裡擺攤賣棉花糖,可一個月前,他還是一個賣小商品的小販。出於發展旅游與活躍市場的需要,政府重新規劃市場營業范圍,於今年6月將這裡轉型為小吃街。“我們要改賣小吃,種類還不能重復。考慮很久,我最終選擇了這種小時候吃的零食,現在不都流行懷舊嘛!”周小平說著遞過三支棉花糖,他學做這一行時間不長,棉花糖的外形還不夠規整。

張掖的旅游旺季一般從每年“五一”到“十一”。“轉型為小吃街后,在旅游旺季,客流量很大,人多了,營業額自然就上去了。”周小平說,政府有關部門特別重視維護小吃街的衛生環境,每天下午雇專人打掃,並要求商戶自備垃圾桶,注意地面清潔。

保護文物 從我做起

在馬蹄寺文物保護研究所從事石窟群壁畫臨摹工作的郭御琴介紹,2000年以來,張掖市對文物保護工作日益重視。

“張掖是歷史文化名城,文化氛圍很濃,普通市民談起歷史,都能說上一二。”接受採訪時,郭御琴正帶著親戚參觀大佛寺。她熱情地向我們推薦張掖知名景點。“近幾年,張掖市民的文物保護意識明顯提高,許多人還會主動提醒親戚朋友,在一些景區不拍照、不動手觸碰文物,嚴格遵守各項旅游文明規定。”從事文物保護工作的郭御琴對此感受頗深。(同濟大學 趙子謙)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