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貴州:教育精准扶貧“拔窮根”

2017年08月01日09:07 | 來源:中國教育報
小字號
原標題:貴州:教育精准扶貧“拔窮根”

揚州大學的大學生志願者暑假在貴州鎮寧縣為當地留守兒童進行素質拓展教學。章揚 攝(資料圖片)

貴州92.5%的土地被山地丘陵覆蓋,屬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地無三尺平”,經濟欠發達,“人無三分銀”,全省貧困人口數佔全國貧困人口總數的10%以上,各級各類學校中貧困生的比例在40%以上。“貴州不脫貧,全國難小康”,是這個西南省份給人的印象。

“拔窮根”要靠教育,治本之策是建立全領域、全學段、全覆蓋的教育精准扶貧體系。2016年春,《貴州省教育精准脫貧規劃方案(2016—2020年)》正式出台,重點實施學生精准資助惠民、教育對口幫扶、教師隊伍素質提升、特殊困難群體關愛、辦學條件擴容改善、職業教育脫貧富民、農村和貧困地區招生傾斜、教育信息化推廣等教育精准扶貧八大計劃,旨在全面完成“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的任務,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實現教育扶貧“拔窮根”。

最朴素的誓言:不讓一個學生因貧失學

“現在我們的工作量很大,但心裡很高興,全校7627名民政部門認定的建檔立卡戶學生都得到了國家資助,我們的老師好久沒有借錢給學生墊付學費的經歷了。”貴州師范大學學生資助中心主任萬平說。

翻看著厚厚的資助材料,記者注意到2015級法學專業的支引飛和2015級會計專業的支引思。萬平介紹,這對姐妹入學后每人每年能拿到精准扶貧款4830元,4年下來能為家庭減輕約4萬元負擔。

窮省如何辦大教育?貴州省教育廳財務處處長步嵐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2012年11月開始,貴州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餐計劃,迄今累積下達營養膳食補助專項資金145.20億元,每年受益農村中小學生380萬人。

2013年,貴州在全國率先將中職免學費范圍擴大到本省戶籍所有中職學生,迄今累計免除學費22.96億元,受助學生197.45萬人。

2015年,貴州省壓縮6%的行政經費用於教育精准扶貧,向貴州省戶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增加扶貧專項助學金、免(補助)學費、住宿費、教科書費等資助,迄今已發放資助資金21.27億元,資助農村建檔立卡學生69.43萬人次。

步嵐說,“十二五”期間,貴州全省教育總投入達3430億元,是“十一五”時期總投入的2.6倍,財政性經費年均增長率為20.69%,在全國排第三位。教育支出佔公共財政支出的比例平均達到17.94%,從2011年的全國排第十七位躍升至2015年的第二位。全省公共財政教育支出增長始終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其中2015年增長18.14%,增幅在全國排第四位。2016年,全省教育經費總投入1035.02億元,其中財政性教育經費892.42億元,佔GDP的7.59%。公共財政教育經費892.25億元,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19.71%。

全領域、全學段、全覆蓋的教育精准扶貧,讓千千萬萬個可能因貧失學的孩子回到了校園。正在銅仁市第一醫院急診科當實習護士的劉曉華,是銅仁市碧江區漾頭鎮九龍村人,初中畢業后本打算跟著同學外出打工。“后來老師來家裡告訴我爸爸媽媽,讀中職的話,一年有2000元國家助學金、精准扶貧款1900元和銅仁的兜底資助3500元,我就來上銅仁市醫護學校了。”17歲的劉曉華紅扑扑的臉上還透著稚氣,“我以后還想考大專,多上幾年學,多學點東西。”

最實在的承諾:讓孩子吃好、玩好、學好

劉曉華所說的兜底資助,是銅仁市秉承“小財政辦大教育,窮財政辦美教育”的理念,在國家和省裡實施的資助項目基礎上,對建檔立卡學生按照學前和小學每年每生600元、初中1000元、普通高中3000元、中職學生3500元、普通高校學生3700元標准實施的資助,以解除貧困家庭的后顧之憂。

除了落實到建檔立卡貧困生身上的資助,更多的精准扶貧投入還體現在孩子們午餐的飯碗裡。

“2012年開始營養餐以后,我發現孩子們有三個變化:頭發烏黑了,臉色紅潤了,個子長高了。我當了十幾年老師,原來的學生初中畢業時大部分沒有我高,這幾年的畢業生,男生女生都比我高了!”在離銅仁市區50公裡的江口縣閔孝中學,該校校長楊學峰比畫著告訴記者。

走進閔孝中學可以容納900人同時進餐的食堂,黑板上寫著當天的菜譜:“蕨粑炒肉、炒茄子、炒白菜、清燉牛腩。”江口縣教育局局長楊愛軍說,在每餐“一葷兩素一湯飯管飽”的基礎上,學校還提供水果、雞蛋、牛奶、蛋糕等課間餐,“孩子們都說比家裡吃的好多了”。

在餐廳的一面牆上,記者看到了一台50寸液晶電視,裡面實時播放著廚房操作間的不同場景。“這就是我們要求的明廚亮灶,我在辦公室裡通過雲平台就可以看到每所學校的營養餐准備情況。”銅仁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國剛說。

黃國剛所說的雲平台,是銅仁市正在投入使用的“學生營養餐智慧雲管理平台”,有全程可視化追蹤、食譜營養監測、報表自動生成等功能,學校通過手機軟件上傳食品儲存、加工、配餐等情況,市、區(縣)、校三級管理者可以實時視察,解決了營養餐食品安全、資金安全、科學營養分析等難題。

從中小學到幼兒園的營養餐改善、提質,讓孩子們吃得飽、吃得好、吃得科學,讓孩子們留在校園、學得安心,提高了孩子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

“我們幼兒園有267個孩子,從2015年9月開始,有93個建檔立卡戶的孩子得到精准扶貧資金,其他通過家訪了解到的單親家庭或者留守兒童等貧困家庭,我們再向教育局申請兜底資助的名額,像中班的楊子辰就得到兩次一共1000元的補助,大班的羅晨萌得到一次800元的補助。”銅仁市第五幼兒園園長劉珺說。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持續實施學前教育突破工程、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攻堅工程、高中階段教育突破工程、高等教育突破工程,著力擴大城鄉各級各類教育資源供給,同步實施全領域、全學段、全覆蓋的教育精准扶貧,不斷增強老百姓的獲得感。”貴州省委高校工委副書記趙廷昌說,“2017年,貴州省的高考考生達到40萬人,生源數量在全國排名第八,說明越來越多老百姓的孩子上得起學、願意上學。”

最有效的方法:扶智、扶志、育人

2015年6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實訓基地時,腳步停在了正在操作數控機床的該校學生李明陽身邊。“我向總書記展示了正在加工制作的鋁合金棋桌,並解釋說棋桌的布局就是赤心報國。”如今已經留校當上實訓指導教師的李明陽,常常用自己的經歷勉勵學生,職校生也能書寫出彩青春,實現人生夢想。

從2015年起,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貴州省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等10所貴州省屬職業院校,連續3年每年舉辦全免費的“威寧班”“赫章班”,幫助6000名學生帶動家庭脫貧。“2017年,我們的精准扶貧招生區域再增3個縣,精准扶貧學生的穩定率達100%。”貴州省機械工業學校校長武斌儒說。

“助學是手段,育人是目的,對學生的誠信教育要始終貫穿在資助工作的過程中。”貴州大學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潘欣說,“2012年,我們開發了‘貴州省國家助學貸款網絡答題系統’,學生答完這些誠信教育題目后打印出的成績單,是辦畢業離校手續的必備材料。現在已經供全省大學使用,迄今共有117萬余人參與網絡答題。”

“每年都有學生專門遞交申請放棄助學金,提出把助學金讓給其他困難同學。”做了近10年學生資助工作的潘欣,對學校堅持經濟幫困與學習助困、精神解困、技能脫困相結合的成效深有感觸。

扶貧是扶智、扶志、育人的載體,已成為貴州各級各類學校的共識。位於銅仁市城郊的第十一小學,將“扶貧要扶智,幫困要育人”這一理念形象體現在別具特色的書香餐廳,餐廳的四面牆擺滿了書櫃,窗明幾淨,地面沒有一點油漬,孩子們擺上碗筷就吃飯、撤下碗筷就讀書,享受著營養餐和2.5萬余冊圖書的滋養。江口縣實驗幼兒園用廢舊礦泉水瓶搭建“梵淨山隧道”,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舂碓、石磨等玩教具,在游戲中培養孩子了解家鄉、熱愛家鄉的意識。貴州建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學魯班精神·做大國工匠”勵志創新教育,推行綜合學分制,幫助畢業生在貴州城鎮化工業化建設中建功立業。貴州財經大學圍繞鍛鑄“儒魂商才”的育人目標,開展微信口號征集,微信微博推介、廣播劇比賽等誠信教育活動,培養學生講誠信、作風硬、能吃苦的品格。

就讀於江口縣職校烹飪班的吳雲,是老師從酒吧裡找回來的。“爸爸得了肺癌,媽媽一個人種谷子、蔬菜養活全家,太辛苦了。我初中沒畢業就沒心思讀書了,逃學到酒吧當服務員。要不是職校的楊梅老師找到我,我都不知道讀職校不用花錢。我喜歡炒熱菜和食材雕刻,學了兩節課就會用白蘿卜雕荷花了!老師說我明年就能參加省裡的比賽。”吳雲說。

“畢業以后你想做什麼呢?”“想自己開店,我的夢想是要做江口縣最好的廚師。”“怎麼才能做到呢?你知道為什麼媽媽做的飯菜一輩子都吃不膩嗎?”16歲的少年早熟的臉上綻放出孩子般的微笑:“我知道,因為有愛!”(本報記者 楊詠梅 劉華蓉 通訊員 項蕾)

(責編:魏楚雲(實習生)、申寧)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