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軍:開啟“一帶一路”農業科教合作新篇章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人民網楊凌7月31日電(孫競 仝宗莉 張晴) “西農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先后建設了7個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園,其中在阿拉木圖的哈中現代農業示范園試驗種植的冬小麥喜獲豐收,比當地傳統小麥增產80%。”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校長羅軍在談及該校發起成立的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表示,“這是中國農業走出去,服務一帶一路國家農業的一個重要標志和成果。”
7月26日,2017首都大學生記者團來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實地採訪。陝西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楊凌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坐落於楊凌的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肩負著“支撐和引領干旱半干旱地區現代農業發展”的國家使命。2016年11月,作為服務“一帶一路”建設的重大舉措,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聯合絲路沿線12個國家59所大學,在絲綢之路的起點陝西、農神后稷的故裡楊凌,共同發起組建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創新聯盟”。“這既是對絲綢之路歷史文明的重要傳承,更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科技教育推動沿線國家與地區農業發展、生態建設、經濟繁榮、文化交流的大舞台。” 羅軍對記者團說。
為53個國家培養“中國制造的科學家”
“作為一名‘中國制造的科學家’,我為中國感到驕傲與自豪。”今年5月,金山應邀出席了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和“民心相通”主題會議。能與29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130多個國家和70多個國際組織的1500名代表共同出席世界高級別的高峰論壇,他非常激動和興奮:“收到會議邀請信的那一天,我更加堅信當初選擇來中國留學的決定是正確的。”
金山是西農2008級環境科學博士留學生,2012年畢業。在校學習期間,他積極投身科學研究與中國文化學習,先后獲評國際學院優秀論文獎和學校優秀留學生干部等榮譽。2014年,金山被選為首批赴華工作的埃及杰出青年科學家,執行中國科技部亞非杰出青年科學家項目,到中科院新疆生態與IDL研究所從事干旱區特色植物內生菌多樣性及其功能研究。
這是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為絲綢之路參與國家培養高層次農業科技人才的一個縮影。從2007年至2016年,學校先后招收了53個國家千余名外國留學生,其中“一帶一路”國家生源佔60%以上。2016年在校外國留學生規模達500人以上,其中“一帶一路”國家生源佔在校外國留學生的87.9%。
這些學生不僅數量眾多,而且培養質量也令人贊許。馬達加斯加的博士研究生安迪發表了7篇SCI論文﹔巴基斯坦碩士研究生沈俊明發表SCI論文2篇(1區),單篇影響因子為7.178,累計影響因子為11.1。培養的部分學生已成為所在單位學科帶頭人,還有部分學生已擔任所長、院長、系主任等職務,為自己國家農業的發展出色工作。
農業科技走出去 服務“一帶一路”朋友圈
今年4月底,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哈薩克斯坦賽福林農業技術大學、國立農業大學的旱區農業合作研究落地生根。在阿拉木圖和阿斯塔納,首批西農小麥、玉米、油菜、蕎麥、馬鈴薯、小宗糧豆等農作物紛紛在這裡扎根。
羅軍介紹說,近年來,西農與“一帶一路”參與國家和地區科教合作如火如荼。他細數了近年來“農科科技走出去”的各個大動作:積極推進同匈牙利、以色列有關大學及研究所的合作,承擔了科技部“中國-聯合國非洲水行動”非洲地區旱地農業技術合作、開發和示范項目,中國科協“中俄農業科技發展政策研究”等項目,與哈薩克斯坦國立農業大學、賽福林農業技術大學,約旦扎爾卡大學、伊斯拉大學,摩洛哥萊蘇•蘇萊曼穆丹大學,埃及班哈大學,約旦伊拉克教育聯合機構巴彥大學,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簽署了校際合作協議,與俄羅斯瓦維洛夫植物研究所、國立農業大學,約旦大學、約旦蘇美雅公主科技大學達成合作意向。
“聯盟成立后,學校下大力氣推動一帶一路參與國家的農業科技合作”,羅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先后建設了7個農業國際合作示范園﹔建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哈薩克斯坦農業科技園,示范種植馬鈴薯等6大類農作物﹔籌建的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示范園,已經示范了蘋果、櫻桃、葡萄、小麥、玉米等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新品種。”
今年7月,第二屆絲綢之路農業教育科技合作論壇在哈薩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納成功舉辦。賽福林農業技術大學副校長Abdyrov表示,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哈薩克斯坦建立農業科技園,種植了37個品種,為哈薩克斯坦農業發展打下了研究基礎,為中哈兩國人民播下了友誼之種。
做科教合作先行者 修筑共贏之路
絲綢之路沿線許多國家和中國西北地區同屬干旱半干旱地帶,氣候條件、生態環境、動植物適應性非常相似,農業發展有著相同的科技需求,農業合作大有可為。
在80余年的辦學過程中,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動植物育種、生物技術、節水技術、生態治理等領域形成了鮮明特色和優勢。學校探索出以大學為依托的農業科技推廣新模式,在主導產業區域建立24個試驗示范站和40個示范基地,涉及水果、糧食、蔬菜、養殖、設施農業等多個領域,組建多學科專家團隊,打造了農業科技成果進村入戶的快捷通道,新增經濟效益500多億元,被譽為“高校服務‘三農 ’的一面旗幟”。
“作為國家重點大學,我們有責任有義務發揮特色優勢,積極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在國際舞台上做研究、辦教育、搞推廣、做服務。”羅軍表示,學校目前的技術人才基礎,對於中亞國家而言,有著很大的比較優勢和巨大的合作空間。“‘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四年來,農業合作漸入佳境,正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引擎”。
據悉,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正在籌建中國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並在此基礎上設立非洲研究中心、哈薩克斯坦研究中心、孟加拉研究中心等國別研究中心。計劃在絲綢之路沿線建設20個左右農業科技示范推廣基地、10個國際聯合實驗室、10個技術轉移平台,示范推廣我國優勢作物新品種和農產品加工標准。其中,涉及農作物和園藝作物的中哈農業綜合試驗示范園、重點進行蘋果和大櫻桃新品種引種與示范的吉爾吉斯斯坦農業示范園正在建設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