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一城一書之蘭州:紙上的絲綢之路——《讀者》

2017年07月30日12:14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編者按:7月24日,來自北大、清華、北航等高校的首都大學生採訪團,赴西安—楊凌—蘭州—敦煌—張掖進行“穿越千年絲路,尋找中國印記”集體採訪活動,探尋千年絲路中的往事,觸摸絲路的傳承和發展,於探尋中學習,於採訪中傳承。本次採訪活動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人民網聯合主辦。

來一碗牛肉面,拿一本《讀者》,看一下黃河,成為來到蘭州旅行的“標配”。作為曾經發行量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文化類雜志,《讀者》當之無愧是蘭州一張響亮的品牌。但大多數人在提到《讀者》雜志的時候,很難把它和蘭州聯系起來。其實,這背后是對蘭州的誤解。來到這片黃土地上,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滿目的沙丘和戈壁,這和細膩的文字產生了巨大的反差。那為什麼蘭州會誕生出一本影響中國人30多年的文化讀物呢?

這和千百年來蘭州的文化發展是分不開的。據史料記載,魏晉南北朝之后,許多中原的知識分子為躲避戰亂,西遷至蘭州,創建了以蘭山、求古、五泉、皋蘭為首的四大書院,並涌現出了一批儒學大師,如張澍、張國常、劉爾沂、安維峻等。陳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淵源論稿》中對涼州(不僅僅是今天的武威地區,也包括今天的蘭州地區)給予極高評價,他說:“其文化上續漢魏兩晉之學風,下開北魏北齊、隋唐之制度,承前繼后,繼絕扶衰。”

地處絲綢之路節點的蘭州,有著千年的文化融合歷史,孕育出開放包容的“蘭州精神。如果要用地理名詞來說明蘭州,那麼絲路絕對是最合適的品牌。在這種開放包容的“蘭州精神”的影響下,《讀者》雜志的誕生也就不足為奇了。換句話說,《讀者》就是一條絲路,那些有趣的故事、有料的評論、新奇的事物就像紙上的“絲綢之路”,將萬家燈火點明。

作為一份文化普及類讀物,1981年誕生的《讀者文摘》(1993年,《讀者文摘》由於版權糾紛,正式更名為《讀者》),以“真善美”滋潤著無數讀者的心靈,成為無數人初高中時的難忘記憶。不記得多少次站在書店裡,隻為拿到最新一期的《讀者》。至今我都記得很清楚,《讀者》對於培養我的興趣產生了直接的影響,后來許多有用的知識和思考,都是開始於雜志某篇文章。

蘭州的《讀者》,一條紙上的“絲綢之路”。(北京師范大學 王鬆)

(責編:熊守朋(實習生)、付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