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中國少年國手奪國際奧數金牌

2017年07月27日09:05 | 來源:廣州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華附兩少年國手奪國際奧數金牌

2017年7月12日~23日,第5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IMO)在巴西舉行。全世界115個國家及地區623名頂級選手逐鹿裡約熱內盧。最終中國的數學少年國手們以159分的成績獲得團隊總分第二名。其中,來自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的任秋宇、何天成分別以中國隊內第1名和第4名的成績,雙雙獲得金牌。今年9月,他們將進入北大數院學習,繼續在數學上的征程。

昨日,任秋宇(左)和何天成(右)接受媒體採訪

記者 駱昌威 攝

遭遇“史上最難”試題

IMO是代表國際中學生數學最高水平的競賽,目前每個參賽國可派出最多6位參賽選手、一名領隊、一名副領隊和觀察員。參賽者必須在比賽時未滿20周歲,最高學歷為中學,每名選手參加IMO的次數沒有限制。據悉,中國隊此次獲得了五金一銀的佳績。

IMO試卷由6道題目組成,每題7分,滿分42分,25分是金牌線。賽事分兩日進行,參賽者有4.5小時來解決3道問題,所有題目不超出公認的中學數學課程范圍,一般分為代數、幾何、數論和組合數學四大類。原則上,IMO不鼓勵選手利用超出中學范疇的數學知識與工具解決問題(但並沒有明確限制)。而今年的試題堪稱史上最難,其中的第3題,全球600多名頂尖高手中,隻有7人得分,其中隻有兩人拿滿了7分。在中國隊內成績第一的任秋宇說,今年的比賽題目比較怪異,在以往的模擬考和選拔賽中,他在第二題上基本不會耗費太多精力,但這次考試,自己在第二題就卡殼了。“我很順利地用了半個多小時解出了第一題后,就卡在第二題了,想了一個小時都沒有頭緒。”何天成則表示,自己能做出來的題目都做得比較順,沒有“慢慢磨”的過程,但一開始沒有頭緒的題,絞盡腦汁也還是沒有想出來。“雖然拿了金牌,但就個人而言,感覺自己發揮得不是特別好。”何天成說。

進入國家隊要經過耗時半年的選拔

對於兩名載譽歸來的“國手”,華附老校長朱子平連稱“太不容易了”。“他們在去年就已經被北大數院錄取了,但是為了參加比賽、為國爭光,始終沒有鬆懈過,甚至在同學們都已經結束高考徹底放鬆了以后,他們還在繼續奮斗。”朱子平說。

想要成為奧數“國手”,要經歷耗時半年的選拔。首先是2016年開始的全國數學聯賽。廣東省從大約1000名奧數尖子中,選拔出了15人組成廣東省隊參賽,全國各地的參賽選手加起來約為三四百人,經過一輪又一輪的比拼,選出前六十名,進入國家集訓隊。今年三月,集訓隊在上海復旦大學附中進行為期近一個月的集訓學習和選拔考試。整個考試採取“馬拉鬆式”賽制,二十多天的時間裡分兩輪考試,最終選出6名優勝者進入國家隊。

在進入國家隊后的三個多月裡,他們在廣州和北京分別進行了兩次培訓,總共歷時一個月。華師附中數學競賽組教練韋吉珠介紹,今年國家隊在集訓上做出了一些調整,輔導老師全部都是曾經的IMO獎牌獲得者。最后一個月從上海轉戰北京的間隙,還讓孩子們回家休整一段時間,好輕裝上陣。“我們最后階段的集訓是在北京大學裡,以調整狀態為主。臨出發的一兩天,教練就已經開始讓我們倒時差了。”何天成說,在特別困的時候,教練還給大家放了《裡約大冒險》,靠著看電影熬過了困點。實踐証明這招很管用,大家到了巴西后,很快就適應了時差。

奧數天才愛運動 冬天也時常穿短袖

數學尖子在許多人的印象中,總是一副書呆子的形象。事實上,包括任秋宇和何天成在內,來自世界各地的數學天才,有很多都是“活寶”。任秋宇除了數學好,給人的另外一個深刻印象,就是不怕冷。他毅力非凡,眾多學生避之不及的長跑,卻是他的最愛,每天晚上都要跑上3000米,久而久之成了華附數一數二的長跑高手,同時還練就了一個好身板,冬天裡時常穿著短袖,成為校園裡一道“異樣的風景”。而何天成更是有過在國外酒店裡找不到筷子,用牙刷撈方便面吃的“創舉”。任秋宇說,在巴西時,自己和一名尼泊爾選手接觸得比較多,彼此還留了微信。“這名選手很主動很熱情,當然這也得益於他英語好,我也決定好好學習英語。”

中國學生數學之強在全世界有目共睹,雖然中國隊從20世紀80年代才開始參加IMO,但是獲得團體第一和金牌第一的次數都居榜首。有意思的是,今年加拿大、澳大利亞、美國等隊都有華裔隊員的身影,並且是佔了大多數。

昨日,與兩名金牌選手一同亮相的,還有華附新校長姚訓琪。對於這兩枚金牌的取得,姚訓琪表示,這體現了華附在廣東乃至全國在基礎教育中的分量。未來,華附將繼續注重對學生身體、人格、意志力、耐挫力、責任意識等方面的培養。“像這兩名同學,一個練長跑,一個打籃球,身體素質都特別好。一場比賽四個半小時,身體不好搞不了奧數。”姚訓琪說。(記者劉曉星 通訊員區競志)

(責編:魏楚雲(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