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2017年高校畢業典禮

蘇大校長寄語畢業生:有點理想 少點抱怨 多點情懷

2017年06月29日16:42 | 來源:人民網-教育頻道
小字號

2017年蘇州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蘇州大學校長 熊思東

(2017年6月28日)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嘉賓們:

今天我們相聚在美麗的獨墅湖畔,舉行盛大的學位授予儀式,為今年順利畢業並獲得學位的5004位本科畢業生,3194位碩士畢業生和327位博士畢業生餞行。在此,我代表學校,向學業有成、即將踏上人生新征程的全體畢業生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為同學們成長成才付出汗水、心血和智慧的各位老師和職工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向傾力支持你們的父母親友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最誠摯的敬意!

同學們,感謝你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留在了蘇大,在這裡度過了你們人生中最寶貴的兩年、三年、四年、七年、甚至十年,相伴走過了短則560天,長則1939天,甚至更長的時間。這些年,你們過得好嗎?(全場齊呼:好!)

前幾天,我們做了一個小樣本的抽樣調查,知道我們發現了什麼?你們每人每年平均消耗了三百多斤糧食,體重卻隻增重了6兩,這是否側面反映了各位在蘇大隻長知識而不長肉呢?但是你們也因為學業的壓力每52天多出1根白頭發﹔你們平均每年走了199.5萬步,上了720節課,讀了31.9本課外書,追了3.6部的韓劇,換了0.6部的手機,雖然視力每年下降13.6度,但是你們看到了詩和遠方﹔大學期間,你們平均談了1.09次戀愛,失戀了0.57次,但最終單身的比例仍然達到了令人遺憾的73.95%。

曾記否?這些年,從軍訓綠蔭場上的颯爽英姿到校園馬拉鬆比賽中的揮汗如雨,你們學會了堅持﹔從圖書館裡的埋頭苦讀到實驗室的通宵達旦,你們學會了耕耘﹔從面對英文文獻時的茫然無措到在國際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你們感受到了研究的樂趣﹔從“挑戰杯”上的過關斬將到維也納金色大廳的藝驚四座,你們展示了風採﹔從擔任APEC志願者到成為聯合國實習生,你們拓展了視野﹔從學生議校平台上為學校把脈到研究生聯席會議上的獻計獻策,你們學會了民主協商﹔從為世乒賽熱情服務到為留守兒童眾籌愛心,你們懂得了付出﹔有些同學從隻身一人來到學校,到成雙成對走出校門,你們懂得了責任。

當然,我知道你們也時常吐槽。四年來,校長信箱收到來自同學的信件1220封,有報喜的、報憂的,也有抱怨的。面對各校區參差不齊的宿舍條件、相對冷清的陽澄湖校區、轉瞬即逝的午休時間、一座難求的圖書館自習室、站無虛席的110路公交車……所有這些,都是我和我的同事們需要進一步努力改進的地方。然而,離別時刻回望這段“艱苦”歲月,你們也許有小小的欣喜、小小的驕傲,畢竟你們克服了這些困難,戰勝了自我。感謝這些小小的不完美,讓你們變得更加堅強和獨立。

當初你們帶著一紙錄取通知書來到蘇大,今天即將帶著兩張沉甸甸的証書再出發。在出發之際,有一位署名“妞妞”的同學寫下了這樣的畢業感言:“本科、碩士、博士都在蘇大度過。從理工科,到文科,我的學習之路,有幸親歷了蘇大的繁榮之勢。我理想中蘇大人的精神,和我看到、感受到的一樣,經典與創新並存,堅韌與進取相承。感恩最美好的十年青春,在蘇大沒有虛度,不負年華。”看到這樣的感言,作為校長,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我依然在思考,如何不讓任何一個學生掉隊,不辜負任何一個家長的期望,不讓任何一位學生為當初的選擇而后悔。為此,我們一直在路上。此時此刻,我想問大家一句,如果讓大家重新選擇一次,你們還願意再一次選擇蘇大嗎?(全場高呼:願意!)

謝謝大家!我想這就是母校最想聽到的一句話,這一刻母校為你們所做的一切,都值了!

同學們,畢業了,這就意味著你們即將離開母校的呵護,直接與校門外嚴苛的社會交手過招。當今的世界正經歷著廣泛而深刻的變革,科技創新加速發展,社會在競爭中更加開放,各種思潮不斷涌現。身處這樣環境中的你們,或許你們將比你們的前輩們承受更大的壓力,接受更嚴峻的挑戰。因此,在你們即將啟程遠行之際,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作為離別的贈言,與大家共勉。

一是我們要有一點理想。理想是什麼?理想就是一種讓你感到堅持就是幸福的東西。不管各位同學將來做何種選擇,都要樹立明確的奮斗目標,特別是在理想與現實產生沖突的時候,更要在理想的指引下堅定前行。其實,理想並不在於有多麼高遠或多麼宏大,貴在堅持,古人說“守志如行路,行十裡者眾,行百裡者寡,行終身者鮮。”蘇州大學創校116年來,雖幾經更名、幾度分合,但我們始終堅守“養天地正氣,法古今完人”的創校初衷,把促進每一位學生成長、成才、成功視作天職,為天下儲人才,為國家育精英。今天,希望同學們帶走的不僅僅是蘇大的文憑,更要帶走蘇大人為理想而奮斗的精神,挑戰人生、實現自我。若干年后,當大家回首往事時,不會因碌碌無為而悔恨,不會再問自己“理想都去哪兒了”。

二是我們要少一點抱怨。離開學校,同學們都會找到謀生的職業,如果這份職業剛好就是你的興趣或志向所在,那你是幸運的。然而並非所有的同學都會如此之幸運,有可能學非所用,所用非所喜。“漫漫人生路,總會有彎路。”在彎彎繞繞的“套路”中,大家不免會有些抱怨,但是“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面對彎路時,希望大家少一點抱怨,多一點實干,試著找准生活的重心,把我們眼前每一份小的工作都當作一份事業來完成。“天下大事,必做於細”,簡單的事情亦可成就不簡單的事業,平凡的工作也能鑄就不平凡的自己。在經營好當下的職業的同時,我們也可培養一點“非職業”的興趣。它將是一種甜蜜的牽引,會使我們的精神有所寄托、生活更加豐富,也可能會為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機遇和驚喜。

三是我們要多一點情懷。情懷是什麼?情懷就是少一些對功利得失的計較,把目光投向無限的遠方和遠方無數的人們。在你們中間,有一個名叫孟珍的同學,她在家庭接連遭受重創后,依然自強不息,不僅通過打工和獎、助學金,完成了學業、撐起了家庭,而且還為45位農民工子女、36名孤老提供幫助,傳遞出蘇大人滿滿的正能量。在我看來,情懷不一定做出驚天偉業,多付出一份關愛和溫暖就是普通人的大情懷。今天還有一些同學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如期獲得學位,希望大家也給他們一些鼓勵和支持。成長的路上蘇大人一個都不能少!(掌聲)我相信,隻要有一個人做,就會有一群人做,就會有更多的人做。就是這樣一點一滴的情懷,積少成多,聚沙為塔,就能匯聚成磅礡的力量。作為未來的建設者,你們多一份情懷,國家就多一份美好﹔你們多一份情懷,民族就多一份希望!

同學們,你們是我擔任校長以來送走的第一批學生,還沒來得及與大家有更多交流,有些同學可能還是第一次見面,我就不得不要與大家說再見了,心中充滿了無限的不舍與感慨。希望大家常回家看看,當你們疲憊勞累的時候,到鐘樓前的南草坪走一走,在情人坡坐一坐,享受綠意蔥蘢的詩意﹔當你們浮躁焦慮的時候,回到圖書館看一看書、充一充電,回歸理性與安寧﹔當你們處於事業和人生低谷時,回到母校的跑道跑一跑,重燃拼搏的斗志。母校就是你們人生征程中的一個驛站,在途中走累的時候,回來歇歇腳、加加料,整好行裝再出發。

同學們,你們行將帶著“蘇大印記”奔赴祖國的大江南北,走向世界的角角落落,用你們在蘇大聚集起來的智慧與自信,書寫自己的精彩人生。未來,無論你們走多遠,都希望你們時常關注母校,隨時@母校,繼續點贊或拍磚﹔未來,母校也會一直注視著你們,關心著你們,支持著你們!

同學們,畢業了。請收起小桌板、調直座椅靠背、系好安全帶,莫猶豫,也莫再遲疑。好同學,鵬程千萬裡。謝謝大家!

(責編:魏楚雲(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