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語校長寄語本科畢業生:做有德、有才、有為的北語人

2017年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北京語言大學校長 劉利
(2017年6月28日)
親愛的同學們,各位老師、家長朋友們,尊敬的各位來賓:
大家好!
今天,是一個特殊的節日,也是同學們人生中非常值得紀念的美好日子。幾天前,我們經歷了一場關於天氣的焦慮,為一場將要到來的暴雨而緊張擔憂,每個人、每個部門都為此做了很多准備工作。大雨過后我們發現,隻要付出努力,做好各種防范准備,我們就能夠順利度過雨期。我們的求學歷程又何嘗不是如此!人們總是對未知的事物和未來的旅程感到擔憂,正如四年前,同學們來到北京語言大學,面對全新的生活,也一定迷茫過、擔憂過。但是,此時此刻,當你們付出努力經歷過這一切之后,你們已經完全可以對當年的迷茫和擔憂付之一笑,而把四年來滿滿的收獲從容地收進行囊。我要為同學們勇於面對考驗、敢於戰勝自我而點贊,要向今天畢業的1078名中國學生和275名國際學生表示熱烈的祝賀!祝賀你們勇敢地走過了風雨,見到了彩虹!
此時此刻,我們也應當感謝那些與同學們一路風雨相隨的人們。感謝為同學們的成長而辛勤勞動、默默付出的父母、老師、親人和朋友,是他們的無私奉獻塑造和成就了今天的你們。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向他們表示最真誠的感謝和敬意!
親愛的同學們,今天你們將要揮袖作別北語。過去的歲月越是美好,告別就越是需要勇氣。第一,你們今天要割舍很多值得你們非常留戀的東西﹔第二,你們明天將要直面十分現實的未來。明天,以及明天的明天,對於你們來說又將是一個個的未知,如何去戰勝對未來“暴雨”的擔憂,將是你們人生必須面對的嚴肅話題。我希望你們——北京語言大學的畢業生,能夠傳承母校優秀的價值觀,用母校給予你們的強大信念,支撐起自己值得驕傲的人生。
一所優秀的大學,一定有其持之以恆、經久不變的品質和精神。北京語言大學的品質和精神就集中體現在校訓裡。在你們即將離開北語的時刻,作為北語的新任校長,我願意跟大家一起重溫我們的校訓,從中感悟北語人的信念和追求。
北語校訓“德行言語,敦睦天下”深得中國傳統智慧的精髓。中國的古人追求“三不朽”,提出“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這被人們當作為人處世的最高標准。在今天,一所大學要成為“不朽”的大學,一個人要成為“不朽”的人,也應該從這三個方面去努力。北語的校訓也對我們提出了這三個方面的要求。
做“有德”之人,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行,要“立德”。“立德”講的是修身,就是要使自己成為他人乃至后世的榜樣。北語校訓中的“德行”二字正是要求我們要涵養高尚的道德品行。孔子說過,“德不孤,必有鄰”。所謂“有鄰”,在現代社會,已經遠遠超出了“有鄰居”的本義。現代社會的大多數工作都需要通過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來完成,這不是強調庸俗的“關系論”,而是說在專業化程度日益提升、分工協作日益重要的情況下,每個人的身邊都會圍繞著許多事業上的“鄰居”。他們是否願意與你為鄰,在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你事業的成敗。而決定他們是否願意與你為鄰的,正是你是否“有德”。孔子還說過另外一句話,“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說的是用道德治理國家,才會有人追隨、圍繞著你。實際上不光是為政,為學、為商等等也同樣適用這個道理。北語向來是強調“德行”的。中外學子在同一個校園裡能夠和諧相處、相互學習,靠的就是尊重差異、包容他人的美好“德行”。同學們無私奉獻、服務社會的行動也是北語人崇尚“德行”的生動體現,無論是汶川地震救災服務、北京奧運志願服務,還是關愛農民工子女的支教行動,以及為生病同學積極捐款,都活躍著北語學子的身影。正是靠著這樣的道德品行,北語在全國、在世界擁有了很多的朋友,北語的事業也因此而蒸蒸日上。
做“有才”之人,要有出色的才學、才能,要“立言”。“立言”講的是治學,就是要在一定的領域裡具備足夠的能力,建立自己的話語權。北語校訓中的“言語”二字可以說也包含了這層意思,它要求我們要努力提升自己的才學、才能。“有鄰”重要,但對於事業而言,缺乏真才實學的“有鄰”是難以持久的。特別是在人工智能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社會對人的“才能”要求或許會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對此要有充分的預見,要培養自己不可替代的才學、才能,使自己始終立於不敗之地。北語很多杰出的校友都為我們做出了榜樣。相信大家對現任中國駐美國芝加哥總領事洪磊先生並不陌生,他是北語1991屆英語專業的畢業生,他在任外交部發言人時所展現的深厚功底和出色辯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還有我們引以為傲的校友埃塞俄比亞總統穆拉圖先生。“老穆”學長曾於上個世紀70年代在我校學習,在華學成之后便回到他的祖國埃塞俄比亞,先后擔任過駐日本、澳大利亞、中國等國家的大使和國內諸多要職。2013年,他憑借出色的才能當選為埃塞俄比亞總統。這些優秀校友用他們的故事向我們詮釋了才學、才能的重要。
做“有為”之人,要有兼濟天下的家國情懷,要“立功”。“立功”講的是建功立業。北語校訓中“敦睦天下”四個字就是一種帶有“大同”情懷的“立功”,體現了北語以天下為己任的價值追求,它要求我們要培養家國情懷,樹立兼濟天下的人生理想。當社會在普遍擔憂大學培養的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的時候,我卻相信,北語一定給了你們與眾不同的情懷。北語是一所勇於承擔家國重任的大學。到目前為止,北語已經為全世界180多個國家培養了20多萬來華留學生,已經在4大洲13個國家創建了18所孔子學院和1所獨立孔子課堂,已經向聯合國等機構和全球孔子學院派出教師和院長300多人,派出志願者3000多人,培訓赴外教師和志願者學員3000多人次,培訓本土漢語教師500多人。北語還依托自身優勢,積極投身中美、中英、中俄、中法、中歐、中非的人文交流,承擔了大量頗具影響力的大型中外交流項目。可以說,北語在傳播文化、溝通心靈、促進世界文明交流對話方面始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同學們,“兼濟天下”的“天下”對別人來說很遠,對你們來說卻很近。在你們身邊,有很多老師、校友正懷著滿腔的家國情懷投身到兼濟天下的事業中,我相信,你們也一定可以做到!
以上三個方面是古人“三不朽”所推崇的人生境界,也是北語校訓“德行言語,敦睦天下”給予我們的教誨和啟迪。北語校友是一個凝聚在校訓精神旗幟下的共同體,其中的每一個北語人都將從校訓精神中獲取前行的力量!
親愛的同學們,面對前路,你們也許仍會對未來的“暴雨”有所擔憂,但我想說的是,從“暴雨”中走過的經歷可能恰恰是你們的財富。今年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到中國政法大學考察,他在講話中寄語青年學子:“青年在成長和奮斗中,會收獲成功和喜悅,也會面臨困難和壓力。要正確對待一時的成敗得失,處優而不養尊,受挫而不短志,使順境逆境都成為人生的財富而不是人生的包袱。”這是總書記對廣大青年的深情勉勵。同學們,希望你們跟所有的北語人一樣,能夠讓“德行言語、敦睦天下”八個字成為你們的文化基因,成為在風雨中引領你們前行的指針﹔希望你們能夠把“道德品行”、“才學才能”、“家國情懷”作為你們人生的關鍵詞,成為一個真正“有德”、“有才”、“有為”的北語人!
有位校友說,“北語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正因為有像你們這樣有能力為中國和世界文明作出貢獻的校友,北語才是中國的,才是世界的。北語的校園因為擁有你們而精彩美好,北語的大門也將永遠為你們敞開。
祝願同學們學習進步,工作順利,生活幸福,前程似錦!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