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校長寄語畢業本(專)科生:修好“立德”這門大課

2017年復旦大學校長在本(專)科生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復旦大學校長許寧生
(2017年6月23日)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家長們,朋友們:
今天是個既激動人心又令人不舍的日子。同學們完成了本(專)科階段的學業,即將開啟新的人生旅程,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同時,也對為你們的成長作出無私奉獻的復旦教職員工、家長和中學老師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同學們要離開復旦校園了,你們不舍母校,母校也會時刻惦念你們,希望大家常回母校看看!
大家知道,最近一個社會熱點是高校的“雙一流”建設。立德樹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前不久,我講過,“雙一流”建設的核心是育人。最近我又經常在思考,要抓好“育人”,最重要的應該抓什麼呢?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育人目標。今年他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中指出,廣大青年人人都是一塊玉,要時常用真善美來雕琢自己,不斷培養高潔的操行和純朴的情感,努力使自己成為高尚的人。《大學》開篇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近代著名的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見道德對於人生和教育的重要意義是古今中外的共識。
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因此,今年我想以“求真求善求美,修好‘立德’這門終身大課”作為給大家的畢業贈言。
復旦人要有勇於求真的精神。求真在於主動追求真理,保持“求知欲”。學習是終身的,不管身在何處,都要追求真知真理,這是修身的起點。今年是恢復高考四十周年,此時回溯,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知識和學習改變了一代人和國家民族的命運。剛剛發言的袁鈞瑛校友就是77年恢復高考后第一批大學生,她通過刻苦學習以上海市高考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復旦大學生物系生物化學專業,在求學和科研生涯中養成一究到底的良好習慣,不斷探索和追求真理,所以取得今日的科研成就。她是各位學習的榜樣!求真重在自覺堅守誠信,堅持實事求是。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同學們,無論你們是繼續學術深造,還是走上工作崗位,一定要記住誠信為本,不弄虛作假,不自欺欺人。求真貴在能夠持之以恆,敢下“苦功夫”。學校有無數名師大家,潛心學術數十載,孜孜不倦,甘之如飴。裘錫圭先生是我國古文字領域的泰斗,他年逾八十,身患眼疾,但還是一心鑽研學術,他歷時數年主編的《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被譽為40年來帛書研究整理的“集大成者”,獲得上海市第十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著作類特等獎、第四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等諸多獎項。希望同學們從我們的老師、校友身上不斷學習、汲取力量,擁有求真的勇氣和信念。
復旦人要有堅守善念的決心。復旦人知“小愛”,心中有他人,懂得奉獻,一直力求讓社會變得更有溫度。近年來,我校去西部和基層就業的畢業生不斷增多,今年更是達到歷史峰值。每年都有一批畢業生參加研究生支教團,去寧夏、新疆、貴州等西部地區支教。支教隊員們在支教過程中除了盡心完成對學生的課業教授和輔導,還積極發動學校、社會和政府等各方力量,為支教點學生募捐書籍、衣服、課桌椅等物資,募集資金,盡一切力量幫助他們改善生活學習環境,發生了很多動人的故事。今年學校開展“醫德醫風”建設,也涌現出一大批仁心醫者的典型,比如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婦產科醫院陳曉軍醫生、兒科醫院重症醫學科集體等等,他們以救死扶傷為己任,滿懷真情對待病患,充分彰顯了復旦人的“愛人”之心。復旦人懂“大愛”,心中有國家,擔當責任,一直努力讓社會變得更有厚度。70年前,在復旦大學學生畢業典禮上,老校長李登輝先生對畢業生說,你們現在穿的是學士制服,“你們穿了以后,應當是一個有學問的人,應當從此對國家有所貢獻”,“應當為社會服務,為人類犧牲”。“特別是在中國,我們還需要團結。全體人民團結,中國才有希望”。“服務、犧牲、團結,是復旦的精神,更是你們的責任”。“服務、犧牲、團結”是李登輝先生對復旦師生校友的囑咐,更是他留給復旦大學的寶貴精神財富,薪火相傳,生生不息。今年4月24日,中國教育報以“改寫一個貧困縣的‘健康曲線’”為題,頭版頭條報道了復旦大學定點扶貧雲南省大理州永平縣工作。自2012年起,學校針對永平縣實際情況,系統開展扶貧。五年來,越來越多的復旦大學師生、校友,成為扶貧隊伍中的一員,在當地老百姓中建立起了健康扶貧的“復旦口碑”。同學們都很熟悉李達三老校友吧?今年,李達三先生及夫人再次向母校捐贈一個億,這是他們第十次向母校捐款。他還頻頻出資幫助家鄉發展教育,他說:“一個國家要富強,人才很重要,而人才的培養,教育是根本。振教興邦,匹夫有責”。艱難時他不怨不棄,成功時他回報感恩,用實際行動詮釋了復旦人的“愛國”之情。再有杰出校友盧志強校董,今天就在我們中間。他和泛海集團的同仁們頻有善舉,值得稱贊。今天泛海集團又向復旦捐贈三億元人民幣,繼續支持復旦泛海國際金融學院等學科的發展。在國家啟動“雙一流”建設之際,泛海這一善舉,對接了國家引導社會資源共謀“雙一流”的戰略,具有示范作用。自2015年至今兩年多裡,泛海集團捐贈復旦總額已經超過十億元人民幣,大大支持了創建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復旦的建設工作。在此,我要代表學校,建議在座各位一起向校友、向社會各界對復旦教育事業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謝!也倡議畢業生同學們學習前輩們,心懷母校,心向教育事業!
復旦人要有美美與共的胸懷。要做到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既要各美其美,也要美人之美。各美其美,需要大家能夠欣賞自我,有自信心。習總書記說,當前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當前,小康社會將要全面建成,第一個百年目標實現在即﹔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一帶一路”建設為世界發展注入活力,“巴黎協定”的千年之約盡顯大國擔當﹔學校“雙一流”建設如火如荼,穩步挺進,這一切讓我們沒有理由不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近年來,我校不少學生前往國際組織實習任職,投身全球治理,成為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的使者。“羅德學者”獎學金在中國設立以來,復旦連續兩年都有學子入選,去年是鞏辰卓同學,今年是江熹霖同學,展現了中國青年的優秀風採。復旦的學生都非常優秀,希望大家要對自己充滿自信。美人之美,需要大家學會兼容並包,有共情心。在座的很多同學畢業后要出國深造,部分同學會進入外企工作,而隨著中國開放程度的不斷加深,我們和世界的聯系愈發緊密,絕大部分同學以后都要和國外的友人、機構接觸、交流乃至合作。面對來自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著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要有廣闊的胸襟和視野,包容不同文明,才能真正合作共贏。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未來不斷地求真求善求美,修讀好“立德”這門終身大課。前方的道路未必平坦,但未來是光明的,我相信,在“立德”的基礎上,你們一定會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出更多的成功和精彩,成為一個高尚的人,你們將是母校的光榮和驕傲!母校會一直牽挂你們,關注你們,支持你們!
最后,祝同學們前程遠大,夢想成真!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