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大校長丁烈雲寄語畢業生:讀書越多,責任越大!

2017年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 丁烈雲
(2017年6月20日)
各位老師、各位嘉賓、各位校友、各位家長,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在這裡為全體2017屆本科畢業生舉行隆重的畢業典禮和學位授予儀式,我謹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同學們致以熱烈的祝賀!向辛勤付出的各位老師、家長,以及出席畢業典禮的優秀校友代表、知名高中校長代表,表示衷心感謝!
同學們,當你們再次走進熟悉的光谷體育館、穿上學位服的時候,是否會感嘆一句:“謝天謝地,我終於畢業了!”此時此刻,在這個屬於你們的畢業典禮上,我也想對你們說聲感謝,感謝你們把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和年華留在了華中科技大學!
同學們,回顧這四年,從初入校園的“青澀”到畢業離校的“成熟”,母校見証了你們的成長。你們泡過的圖書館、比過的龍舟賽、跑過的馬拉鬆、舉過的創業杯,全都融進了你們的青春裡、藏在了你們的記憶中、含在了你們的氣質裡,讓你們變得智慧、勇敢、拼搏、奮進。在你們當中,更是涌現出了一批優秀的畢業生,以光電學院周祎舒為代表的“名校收割機”的“學霸”,以電信學院周揚為代表的“創業弄潮兒”的“創客”,以計算機學院汪瀟灩為代表的“扎根基層”的“赤子”。除了這些優秀的個人,還有一批優秀的班集體,如材料卓越1301班,全班26人中18人保送研究生、6人出國深造,還有涉及到380人的95間學霸寢室,集體晉升“研究生”。看到同學們的成長與蛻變,我由衷地為大家點贊。
同學們,不要忘了,與你們一起成長的還有母校。在世界一流大學建設的進程中,學校的影響力不斷增大,保持國家創新基地建設的領先優勢,15個學科領域進入ESI前1%,“學在華中大”的品牌更響、文化素質教育的旗幟更艷、創新創業教育的名片更亮。學校始終秉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從細微處入手,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校園一卡通方便了大家的學習生活,宿舍裡洗上了熱水澡﹔“三縱兩橫”道路工程提升了學校的硬件設施﹔“梧桐雨”項目、室內游泳館、國家創新創業基地項目等也在有條不紊地推進。同學們,母校一直在為你們而改變,我們希望將華中科技大學辦成你們心目中理想的大學。
同學們,天涯地角有窮時,隻有相思無盡處。大學一場,難忘為你傳道授業的任課老師,難忘為你指點迷津的教師班主任,難忘對你噓寒問暖的輔導員,難忘HUB系統的“生日祝福”。可是,時光的腳步太匆忙,你或許還沒來得及吃遍35個食堂,還沒在圖書館待到過閉館,還沒純粹的不為學分旁聽過一門喜歡的課程,甚至還沒來得及留意愛因斯坦雕像背后的方程式。這就是母校,你剛來的時候巴不得早點走,可當真要走的時候,又急切地希望多留一兩天。
過了今天,大家就要離開母校,投身到火熱的時代大潮中。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勉勵青年學子說:“當今中國最鮮明的時代主題,就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你們的青春將注定與中國崛起聯系在一起,你們將是中國夢的見証者,更是實現中國夢的建設者。我希望,不論你走到哪裡,都要牢記華中科技大學學子的身份,時刻秉持華中科技大學的“精氣神”,與時代主題同心同向!
同學們,當你遠行時,不要忘記母校賦予你的“志存高遠”。藕發蓮生,必定有根。在今后的旅程中,我希望大家能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堅定與時代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大學之道,在於鑄魂。唯有志存高遠,才能守住大學的“根”與“魂”。當你踏入華中科技大學、選擇所學專業時,你們就開始“以夢為馬”。你們學環境,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山清水秀﹔學法律,是為了讓這個世界公平正義﹔學電氣,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萬家燈火﹔學文學,是為了讓這個世界詩情畫意。這就是大學的意義,它不僅告訴你知識,更告訴你為何要學習這些知識。就如同我們校訓所指出的,華中大要培養的是“明德厚學,求是創新”之人,是有血有肉、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同學們,我所理解的華中科技大學學子,既是社會的適應者,更是社會的引領者﹔既能用自己所學去理解世界,更能用自己所學去改變世界。
同學們,當你遠行時,不要忘記母校賦予你的“赤子情懷”。育才造士,為國之本。在今后的旅程中,我希望大家正確認識你們所肩負的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用中國夢激揚青春夢,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中。大學裡,同學們獲得了成長,也變得更成熟。我想提醒大家的是,成熟並不是喪失了純真和熱情的老於世故、左右逢源,而是智慧和知識的增長帶來的理性、持重和責任感。從“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再到“衙齋臥聽瀟瀟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些古訓都告訴我們:“讀書越多,責任越大!”在校期間,無論是每年的暑期社會調查,還是已經辦至2185期的人文講座,以及不間斷的各種公益活動,學校旨在讓大家明白:我們是社會的一員,我們不能忘記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同學們,我所理解的華中科技大學學子,不是精致的利己主義者,不是不明覺厲的吃瓜群眾,而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情懷者,“鐵肩擔道義”的擔當者。
同學們,當你遠行時,不要忘記母校賦予你的“篤實力行”。道不坐論,德不空談。在今后的旅程中,我希望大家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的關系,把遠大抱負落實到實際行動中。詩在遠方,路在腳下。大家記得要做一個行動者,從那些“小目標”開始,從那些“微事務”做起,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同學們,一個合格的華中科技大學畢業生,起碼要寫好“兩篇論文”:一篇是發表在學術雜志上的論文,而更為重要的是第二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論文”,這篇論文更體現出一個學校的社會責任,我校的特色正是在於將科學研究與國家發展需求高效對接,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助力國家發展。多年來,一大批優秀校友以實際行動在祖國大地上建功立業,“抗癌斗士”桂希恩校友以大愛精神感動著中國,“微信之父”張小龍校友以敢於突破改變著中國,“垃圾總工”佔美麗校友以不怕吃苦溫暖著中國,“臉萌CEO”郭列校友以創新創造奮進著中國。同學們,我所理解的華中科技大學學子,是通過自身腳踏實地的努力,讓祖國變得更美好的踐行者。
不久前,華中科技大學第十屆企業家論壇召開,500多名校友積極響應母校號召,助力武漢大城崛起。論壇期間發表的武漢宣言提出:華中大學子,不僅要讓“學在華中大”的品牌更加響亮,更要讓勇於創新創業、懂得感恩回報成為華中大新的名片。華中科技大學校友在哪裡,華中科技大學就在哪裡!同學們,今天之后,你們將從“華中大學生”變為“華中大校友”,華中大精神的接力棒也將交接到你們的手裡,你們將是華中大新的代言人,你們的一舉一動,不僅改變著母校,也將改變著中國。同學們,請記住:華中大學子,讓中國更美好!
同學們,盡管不舍,你終將遠行,世界那麼大,你要去看看。
天空吸引你展翅飛翔,
海洋召喚你揚帆起航,
高山激勵你奮勇攀登,
平原等待你信馬由缰。
出發吧,親愛的同學們,祝你們一路順風!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