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父親工資低遭大學生兒子訓斥:賺不到錢別回家

2017年06月22日09:07 | 來源:重慶晨報
小字號
原標題:父親工資低遭大學生兒子訓斥:賺不到錢別回家

“他小時候很乖,不知道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看著兒子小時候的照片,家住九龍坡的姜先生和妻子胡女士眼裡滿是淚水,不知道是因為兒子對他們粗暴的態度而傷心,還是因為自己沒有教育好孩子而無奈自責。

近日,家住九龍坡的姜先生夫婦因為兒子小姜傷透了心,原因是,兒子小姜覺得姜先生賺錢太少,“責令”其出去找工資高的工作,找不到就不許回家。面對兒子這樣的態度,姜先生夫妻二人傷心又無奈。

兒子“訓”父母 老兩口流著淚求助民警

11日晚11時許,市民姜先生和妻子胡女士來到九龍坡區公安分局黃桷坪派出所,見到民警以后胡女士邊哭邊說,自己的兒子命令父親出去工作賺錢,找不到工作就不許回家。

民警先穩定了姜先生夫婦的情緒,讓他們坐下來慢慢把事情說清楚。原來小姜是姜先生夫婦的獨生子,老兩口含辛茹苦供小姜念完大學,畢業后在一家規模很大的培訓機構做老師。

看到小姜大學畢業找到了滿意的工作,老兩口都為小姜感到驕傲和自豪,吳女士說小姜本來是個聽話孝順的孩子,誰知結婚后就跟變了一個人似的。

胡女士稱,他的兒子小姜交的女朋友一直處於待業狀態,沒有正式工作。老兩口一開始不太同意他倆在一起,可是兒子不聽,老兩口勸說無果,隻好作罷。

小姜談了幾個月戀愛就結婚了,婚后不久就有了孩子,姜先生夫婦也和小兩口住在一起,還幫著小姜帶孩子,可小姜對老兩口的態度卻發生了360度的變化。時常是“橫挑鼻子豎挑眼”,一會嫌老兩口做飯不及時,一會又是嫌孩子帶得不好。

最近,小姜命令父親出去找工作掙錢,嫌父親原本保安的工作工資太低,限期找個工資高的工作,找不到就不准父親回家。對母親也整天吹毛求疵,稍不如意就破口大罵,甚至動手推搡。

當日,也是因為一些家庭瑣事,兒子又大聲喝罵胡女士,而姜先生外出找工作不順利,回到家聽說妻子又被兒子責罵,非常生氣,老兩口無奈,隻能到派出所報警。

“我們倆都沒什麼文化,所以一般什麼事情都聽兒子的。”胡女士稱,兒子小姜從小成績優異,夫妻倆很自豪,也對孩子十分寵愛。慢慢地,這種寵愛成了溺愛,隨著孩子長大,逐漸變得什麼事情都對孩子言聽計從。

說到這裡,老兩口傷心不已,沒想到兒子竟變成了這樣。為了解開老兩口的心結,黃桷坪派出所安排了社區民警,在近期對小姜一家進行家訪,和小姜小兩口溝通談心。

心理專家:切勿有“老來從子”的傳統思想

胡女士認為之所以會出現這一結局,是他們做父母的在孩子的家庭教育環節中出了問題,因溺愛孩子而自釀的苦果。對此說法,重慶明亮心理咨詢所所長邱駟表示,獨生子女的自私和狹隘,在80年代之后的獨生子女表現得比較突出,像這起事件中的小姜,因少年時的優秀導致了家長對孩子的過分寵愛。

邱駟稱,家長們認為隻要自己以盡最大的努力來滿足孩子的各種要求,讓孩子知道和感受到父母對他們的愛便是教育了,可他們沒想到長此以往,不但沒有對孩子起到任何的教育作用,反而使孩子認為這些都是家長應盡的義務,這種教育方法隻能縱容孩子貪圖享受,而不知道理解家長。

邱駟還認為,除了家長溺愛孩子外,在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教育上,還出現了很大的缺失。此事中表現出來的問題還在於孩子的父親母親受傳統教育影響過深,“老來從子”的觀念讓其越來越順從孩子的想法,讓長大的孩子逐漸也將父母看得越來越輕,甚至將父母置於類似“仆人”一樣的身份。這樣的思想如果不及時更正,將來父母老了,會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邱駟認為,目前獨生子女家庭較多,這類問題也越來越普遍,要解決這一社會問題,就是要通過加強溝通和交流的方式,使受傳統教育較深的家長,擺正自己在家庭和社會中的角色,用現代教育思想引導孩子,而孩子要在接受新觀念和思想的同時尊老愛幼理解家長,這樣才能真正防止類似情況發送。

針對此事,辦案民警也表示,“啃老一族”已經不再是個陌生詞匯,“啃老族”揮霍著青春和精力,而他們的父母卻為了維持生計或者照顧家庭辛苦外出工作。

從法理上說,根據《民法通則》相關規定,年滿18周歲的子女,已經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父母對其沒有撫養的義務,如果年滿18周歲的子女有工作或經濟來源,有獨立生活能力,那麼父母就不再對其撫養,可以拒絕子女提出的物質方面的要求;從人情上講,年輕人成年后,理應樹立遠大理想,培養獨立人格,積極擔負起家庭和社會賦予自身的責任,學會付出、給予,而不僅僅隻會索取、抱怨。

(責編:方萌萌(實習生)、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