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校長畢業致辭:以青春的名義筑夢遠航

2017年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校長 徐惠彬
(2017年6月17日)
親愛的畢業生同學們,各位老師、各位來賓、家長朋友們: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歡聚一堂,隆重舉行2017屆本科生畢業典禮。首先,我代表張軍書記和全校師生員工,向3911名畢業生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也向悉心指導、辛勤培育你們的老師們表示最衷心的感謝!
四年前,同學們滿懷成功的喜悅來到北航,開始揮洒青春的夢想﹔你們為校園增添了新的活力,也承載了北航對未來新的希望。四年來,你們收獲滿滿。據統計,大學期間你們平均每人修學85門課程共3291個學時﹔你們中有41.9%的同學獲得各類獎學金,競賽獲獎達1508人次﹔你們勇立創新創業的時代潮頭,在“挑戰杯”、“互聯網+”、世界航模比賽中不斷斬獲殊榮。四年來,你們攜手同行。2013級涌現出很多優秀集體。計算機學院有一個女生宿舍名為“桃園溪景”,這個宿舍的同學團結友愛、互助共進,最后共同保研﹔她們建設了自己的宿舍圖書角,成立了歌唱組合,講“朋友就是后天選擇的親人”。四年來,你們勇於奉獻。據統計,2013級志願者服務總時長達到33253小時。儀器學院有位被大家親切稱為“核桃小哥”的侯聰同學,畢業后將前往中陽縣支教一年,以實際行動支持北航對接山西省中陽縣的國家扶貧項目,彰顯了當代大學生對社會的責任擔當。四年來,你們已經不知不覺愛上了北航。一首由我們同學自己改編的北航版歌曲《南山南》,描繪了“學在北航”的生動畫卷,展現了北航學子的空天理想和人文情懷,喚起了全體北航人心中最強烈的共鳴﹔今天,你們手上畢業紀念冊中的一幕幕校園剪影,也將是大家把北航永遠珍藏的專屬記憶。同學們,在這四年裡,你們揚起了夢想和激情,展現了勇氣和自信,詮釋了北航人“德才兼備、知行合一”的寶貴品格,學校由衷地為你們感到驕傲!
大學是師生共治共建共享的學術共同體,在北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奮斗歷程中,各位同學既是見証者更是參與者,你們也是學校的主人。知之深,愛之切。學校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始終圍繞學生為中心開展教育。全校范圍內的“頂尖一流大學本科教育”思想大討論和“學在北航”學風學業大討論等活動,學校今年開始全面實施大類招生、大類培養、大類管理的重大教育改革,都離不開你們的熱情參與,都凝聚了你們的智慧和期待。幾天前,有八位來自不同學院的畢業生同學發郵件告訴我,他們正在編寫一本系統總結大學四年優秀經驗的指南,要留給未來的學弟學妹,起名叫《北航飛躍手冊》,已經寫了108頁。我代表學校向你們表示感謝,希望你們把它完成,這將是屬於北航學子的共同財富。愛之深,責之切。去年以來,學校提升基礎設施的建設尤其是北區改造給附近宿舍樓帶來了諸多幸福的煩惱,但是你們以溝通和理解表達了對學校快速發展的支持。無論是在“午時漫談”、“沙航之夜”和ihome互動社區,還是給我本人發送的郵件當中,大家以主人翁意識給學校踴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都已轉化成為助推北航持續進步的強大動力,也在更深層有力促進著學校各個方面切實轉變觀念,積極反思、主動進步。我經常講,一流的大學要有一流的校園、一流的服務。希望通過大家一起努力,我們共同把北航建設成為一所來了就不想離開的大學,建設成為你我心中最美好的精神家園!
同學們!今天以后,你們即將踏上新的人生旅程。成績代表過去,未來仍需拼搏﹔年青是你們最好的資本,奮斗是你們不二的選擇。你們要珍惜時光把握機遇,激揚青春繼續前行。
希望你們不忘初心,擔當使命。“長征五號”總設計師李東校友曾說,“如果我不去學航空航天,不去從事這個職業,我可能這一生都沒有機會去接觸一枚真正的運載火箭”。四年前,你們懷著空天之夢選擇了北航﹔四年后,希望你們依然不忘初心,秉承北航人“四愛”的精神追求,傳承北航人空天報國的理想責任,在擔當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的時代使命中鑄就精彩的人生。
希望你們務實求真,篤學不倦。“非志無以成學,非學無以廣才”。北航人對空天理想的追求,不僅要有“畢業就接玉兔號回家”的誓言,更要努力掌握卓越學識和過人本領。希望你們在未來無論是求學深造還是工作實踐,都要堅守求真務實的品格,永葆求知熱情,堅持終身學習、永立時代潮頭。
希望你們胸懷寬廣,開放包容。老子雲:“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無論何時何地,希望你們都仍能像2013年那個夏天的淳朴如初,也能像2017年這個夏天的虛懷若谷,用“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雅情懷,去書寫“敢將長劍撐寰宇,欲挽天河洗甲兵”的空天壯志。
同學們!今年五四青年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在與大學生座談時強調,當代青年要樹立與這個時代主題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勇於擔當這個時代賦予的歷史責任,勵志勤學、刻苦磨練,在激情奮斗中綻放青春光芒、健康成長進步。相信經過四年的磨礪和成長,你們已經做好了擁抱未來的准備。請你們張開理想的風帆,以青春的名義逐夢遠航!
謝謝大家!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