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大校長寄語畢業生:你們可以不驚天動地,但要講誠信

2017年大學校長在畢業典禮上的講話
四川大學校長 謝和平 院士
(2017年6月20日)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們相聚在這裡,共同慶祝你們順利畢業。首先,我代表學校向圓滿完成學業並獲得學士學位的7864名同學,表示最熱烈的祝賀!向精心培養你們的老師,向辛勤養育你們的父母,向支持關心你們的親友,致以誠摯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同學們,我們一起在川大走過了四年時光。過去四年的學習、鍛煉和磨練,不僅留下了你們追求夢想的腳步,更帶給你們很多成長的經歷和感悟。我相信,你們從120周年校慶中,感受到的不只是作為川大人的自豪和自信,更是川大的精神、氣質和情懷﹔相信你們在小班課上跟老師積極互動、在非標准答案考試中獨立思考問題,收獲的不只是分數,更是對知識、對真理的敬畏和追求﹔相信你們在四年的“三室一廳”的宿舍集體生活中,體會的不只是同學的友誼,更是對他人的欣賞和包容﹔我更相信,你們今天從母校帶走的,不只是知識、能力,也不只是學歷、文憑,而是獨立的人格、道德的良知和尊重的情懷。今天,你們將要完成自己在大學裡的最后一堂課。作為校長和師長,我想對大家說的是:學會知識、技能能夠夯實人生的基礎,提升修養、境界可以積累人生的厚度,而要真正收獲人生的意義,更在於懂得尊重、德行天下。
同學們,你們畢業以后就要走向社會。你們將要面對的是一個中華民族正在走向偉大復興的追夢時代,是一個充滿無限機會的創新創造的時代。但大家也應清醒地看到,這個時代在給我們帶來更多發展機遇的同時,也使我們進入了一個更加多元的社會。跟我們這一輩人相比,你們成長在一個越來越追求個性、更加關注自我的時代,這讓你們的思想更加自主、人格的意識也更加獨立,但同時也讓一些人在個人利益面前丟失了很多道德的思考,在追求自我的過程中失去了應有的尊重的情懷:現在,社會上有個別人缺乏對他人的欣賞和包容,常常自以為是、唯我獨尊,缺少應有的自知之明﹔有的缺乏換位思考的理解和尊重,凡事都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考慮對方的感受,更看不到他人的長處,特別是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對別人的進步和成就心裡不平衡、甚至“羨慕嫉妒恨”﹔有的缺乏“人人平等”的相互尊重,以身貴而賤人,對上級、對領導迎著捧著,對普通人和弱勢的群體高高在上﹔有的缺乏對道德、對責任的敬畏,利益在前、道德在后,為了追求一己之私、達到個人欲望,不惜相互攻擊誹謗,在背后造謠誣陷、損人利己、甚至損人不利己﹔有的缺失對歷史、對事實和對全局的了解、敬畏和尊重,為贏得“眼球”、引起注意而不惜當“憤青”﹔有的缺乏對科學、對真理的敬畏,為了多發一篇文章、早出一點成績,不尊重事實和他人的成果,不惜弄虛作假、甚至抄襲剽竊﹔有的缺乏對規則、對法律的敬畏,什麼話都敢說,什麼假都敢做,嚴重背離了基本的良知和人格的底線。我想,作為校長,我希望川大的畢業生走向社會,最重要的不是一定要去做成什麼,而是要去為整個社會堅守什麼﹔不是你們一定要去超越多少人、打敗多少人,而是你們能去幫助多少人、影響多少人、成就多少人!事實上,歷史發展的長河已經反復証明,一個人人生的真正價值,並不完全在於生活中的勝利,而更在於是否能得到社會的尊重。我們要真正得到社會的尊重、獲得人生的成功,並不完全在於是否能獲得所謂“驚天動地”的成就,而更在於懂得欣賞、包容和尊重。
實際上,尊重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重要的道德准則之一,更是今天我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我國古代先賢孟子講:“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法國哲學家笛卡爾也說過:“尊重別人,才能讓人尊敬。”這些都告訴我們:我們每個人都渴望獲得社會和他人的尊重,但首先更要懂得尊重社會和他人。對於尊重的內涵,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認識和理解。在我看來,尊重不是去盲目的服從,不是走過場的禮貌,不是表面上的虛偽,更不是拍馬屁的奉承﹔尊重應體現在發自內心把對方當回事、多看他人長處、多為他人著想的認可和欣賞,應體現在把每個人都作為獨立、平等的個體去關愛和包容,應體現在對科學、對真理的敬畏和追求,應體現在對良知、對底線的堅守,還應體現在對自身崗位、對不同職業的敬畏和珍惜,更應體現在不論出身貴賤、貧富多少、地位高低都要去平等對待的相互理解和尊重。所以,懂得尊重本身就是一種做人做事的智慧、境界和格局,就是一種植根於我們每個人內心的修養,更是需要我們一生去追求的學問和遵循的准則。
縱觀古今中外的成功者,我們都可以深深感到他們所共有的一種懂得尊重和欣賞的情懷和品格。北宋大文學家蘇東坡雖然與當時的宰相王安石政見相左,還曾受到過“對手”的排擠、甚至打擊,被流放到黃州、受了不少苦,但他從沒有計較過個人恩怨,更沒有在背后去攻擊、報復別人,反而還因為王安石在詩文上的才華,兩人相互欣賞,從“對手”變成了知己,正是這種對他人的包容、欣賞和尊重,給我們留下了這段歷史上的佳話。大科學家達爾文在寫作《物種起源》時,發現一位年輕學者寄給他的論文中,竟有一些觀點與自己的理論不謀而合,他當時雖然已是學術權威,但並沒有把別人的成果說成是自己的,而是把這位年輕人的成果推薦給雜志發表,正是這種對他人成果的尊重、對科學和真理的敬畏,讓他成為19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更贏得了全世界的尊重。從他們身上,我們能悟到一個朴素的道理,隻有懂得尊重,我們才能得到更多的信任和支持,也才能讓生活變得更加豁達、從容﹔隻有懂得尊重,我們才能成人達己、德行天下,也才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同學們,你們是學校進入第三個甲子的首屆畢業生。我希望你們在人生新的征程中,首先必須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追求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所作為的有用之人,成為一個能夠擔當起時代重任的成功之人。但我更希望你們至少都能要成為一個懂得尊重、德行天下的川大人。由此,我作為校長給同學們的畢業贈言,就是四點希望!
希望你們都能多一份對他人的尊重,堅持真誠與包容。我國儒家傳統經典《論語》講:“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其實,很多時候,我們都會因為成就自己而欣賞、包容他人,又會因為別人的理解、尊重而提升自己。世事雖復雜,但有“容”則“易”。人和人之間,多一份欣賞就會少一些誤會,多一點包容就會少一些爭斗,多一份淡泊就會少一些算計,多一點“吃虧”就會少一些是非。我們用欣賞的眼光去看世界,世界就會更美好﹔我們用淡然的境界去生活,生活就會更輕鬆﹔我們用尊重的情懷去做人,未來的人生就會永遠充滿陽光。希望同學們都能多去欣賞、尊重身邊的每個人,不要隻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去隨意評判別人的對錯,不要隻顧自己的想法卻不去考慮對方的感受,也不要隻看別人的缺點卻不去反省自己的不足,更不要去盲從網上的傳言和那些所謂“大V”的偏激觀點,而去隨意攻擊他人。我們更應珍惜和尊重親人的關愛和朋友的相助,多些理解少點抱怨,多些責任少點逃避,多些謙讓少點強勢,學會感恩、學會包容、學會付出,收獲的不只是親情和友情,更是所有人對你的信任和尊重。我們還應尊重自己的對手,用平和之心去看待對手的競爭,才會讓我們收獲進步﹔用包容之心去尊重別人的批評、甚至攻擊,才能讓我們不斷成長。請同學們記住:為人處事,贏在尊重,贏在格局,輸在計較,輸在自負!
希望你們都能多一份對自己的尊重,堅持自尊與自強。孟子講:“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自尊首須自重,自重必先自強。我們的老校友朱自清先生在反對外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中,自己雖然飢病交加,也沒錢醫治,但他為了維護個人的尊嚴和氣節,毅然拒絕接受外國施舍的面粉,不為“五斗米折腰”,寧可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卻贏得了世人的敬重。這就告訴我們,隻有做人有骨氣、有理想氣質,才能擁有高貴的品格,才能不卑不亢、不畏強勢,也才能活出自己的尊嚴、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風骨!所以,我們做人不要有傲氣,但一定要有骨氣﹔不要有媚骨,但一定要有風骨。大家走入社會后,不要讓過分的現實侵蝕自己的理想,不要讓所謂的“潮流”和“時尚”迷失前進的方向,更不要讓眼前的誘惑淹沒自己的良知,始終堅守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批判之思維、健全之人格,去追求精神上的富有、靈魂上的高貴,去實現獨立而有尊嚴的生活。
希望你們都能多一份對科學與真理的尊重,堅持誠信與勤奮。一個多月前,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勉勵廣大青年學子,要發揮創新創造精神,勇於探索真理。再過幾天,你們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走上工作崗位,都需要去創新創造,去謀事業、創事業。其實,我們追求任何真知和真理、不論干大事和小事,隻有靠自己的真才實學、信譽人格去創造和獲取,隻有靠自己的辛勤付出去奮斗,才能讓我們的事業更長久、讓我們人生的每一步走得更堅實。所以,我希望作為川大的畢業生,你們將來可以不驚天動地,但一定要講誠信、講信譽,首先做一個誠實守信的人。如果大家走出校門以后都能以誠立身、以勤為業,都能多一份對科學和真理的敬畏,就一定能大有作為,也一定能贏得社會的尊重。
希望你們都能多一份對規則的尊重,堅持底線與理性。明代學者方孝孺有句名言:“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實際上,所謂言行要講規矩,就是要按規矩謀事,按規則做事,按規范行事,小到自覺遵守公共秩序、行為准則,大到遵紀守法、按原則辦事,這都是一種對規則的尊重,更是衡量一個人是否有教養、有道德、有底線的基本標准。面對未來,我相信,在座的同學誰都渴望成功,誰都想有所作為、成就夢想,但我想提醒大家的是,靠投機取巧、走破壞規則的捷徑,隻能迷失追夢的方向﹔靠放棄道德和良知的底線去追求成功,隻能失去圓夢的機會。所以,不管你們未來有多遠大的目標、追求什麼樣的夢想,有些情感,要懂得放下﹔有些欲望,要鎖進道義的籠子﹔有些選擇,更要遵循道德至上﹔有些信念,要堅守不變!隻有對得起良心、守得住底線,我們才能活得更踏實、過得更坦然、走得更長久,也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實現人生的價值。
同學們,懂得尊重,不需要你有過人的才華、卓越的能力,但它是每個人的做人之本、立身之基。越是接受過良好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人,越是有追求、有能力、有擔當的人,就越應該懂得欣賞和包容他人,懂得敬畏和堅守真理,懂得敬畏和珍惜自己的崗位,懂得堅守良知和人格的底線。這將成為伴隨你們一生的寶貴財富,更是你們人生的意義所在。
同學們,今天,你們就要告別自己的大學生活。當年,錢鐘書先生在一首臨別贈詩中曾寫道“明朝即長路,惜取此時心。”此時此刻,我也把這兩句詩送給各位同學,無論你們將來走到哪裡,所有的道路都有一個共同的起點,那就是母校川大。因為這裡,不僅是你們曾經的校園,更將永遠成為每個川大人溫暖的家!
同學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我相信,你們一定不會忘記明遠湖畔讀書的身影,也不會忘記長橋上留下的匆匆步伐,更不會忘記川大人身上的精神、氣質和情懷。懂得尊重,德行天下!讓我們用貢獻去實現自身的價值,用奮斗去創造精彩的人生,用尊重去贏得美好的未來,不負時代使命,不負母校期望,不負青春夢想!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