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給英國學生講中國

2017年06月19日08:53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給英國學生講中國

  我在英國大學裡教中國社會學既是偶然也是必然。說是偶然是因為我並不做中國學研究,也不供職於亞洲研究中心這樣的機構。我其實是在社會學系裡做科技全球化治理研究,而系裡大部分學生都是沒有走出過歐洲的英國年輕人。

  但或許這也是個必然,因為了解中國在很多英國年輕人看來是件時髦事兒。很多大學裡,和中國有關的課程往往選課者都是爆滿。但現在學生選擇中國相關課程的初衷和三四十年前西方漢學院的學生不同,他們大部分並非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著迷,恰恰相反,大多數學生對中國知之甚少,對中國的印象還僅限於商場裡的“中國制造”和影院裡的“功夫熊貓”。隨著中國的國際影響越來越大,對於年輕人來說,不懂一點中國怎麼能算有“國際范兒”呢?而且不少家長覺得子女修過跟中國相關的課程的學分,找工作有時會多一些競爭力。學生有這樣的需求,學校自然要動員老師增設相關課程。

  理解英國年輕人對選修中國相關課程的“鍍金”心理其實很重要,因為以鍍金為目的學習,常會讓人失去真正思考相關問題的動力,容易浮光掠影,陷入非黑即白的教條。比如每年學期之初,當學生們剛剛走入課堂時,他們對中國的印象往往可以分兩類,一類是“質疑派”﹔第二類則完全相反,是對中國近乎神話般的推崇,認為這個大國的發展一定有解決西方諸多困頓的良藥。很明顯,這些十八九歲的青年的看法和媒體上的老生常談差不多。

  每年我會在第一節課就跟學生開誠布公地說,這兩派意見都讓我頭皮發麻。雖然在情感上我當然喜歡看別人夸贊我的家鄉,但粗暴的否定和盲目的贊美一樣讓人不安,因為它們本質上都僅僅是一種情緒宣泄,也都暴露出其實對中國的認識仍然處於淺層次。要我說,和世界上所有地方一樣,中國社會有很多可愛之處,但也存在問題,所以在我看來,向他們講授中國社會學的目的就是,學期結束之后,他們對中國的評價能在“點”上。

  學生會繼而問我,怎麼才能踩到中國的“點”上。認識中國和認識古今中外任何一個社會是同一個道理:體諒加審辨。當我們在茶余飯后談論一個遙遠且陌生的社會的“奇聞異事”時,我們習慣於把社會現象歸結於文化差異導致的“怪談”,而傾向於忘記我們在談論的是和我們一樣理性、智慧並對美好生活充滿向往的一個個具體的人。我們常常用熟悉的思維定式去套解某個社會現象,而忽略掉他們本身的歷史和社會邏輯,這就使有些人貌似“知道”很多國家或文明,但眼界依然狹窄。所以要先通過事實去理解當代中國人的生活邏輯,這才具有對中國現象的審辨與客觀評價的能力。當你具備理解不同社會邏輯能力的時候,就會發現任何社會和群體都會成為自己的一面鏡子。

  我的課反響不錯。有幾個學生在向低年級學弟學妹推薦這門課的時候寫到,“這門課不僅讓我了解了中國,似乎還讓我對很多事情有了新的想法。”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6月19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