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呼家樓中心小學開展實踐育人、項目育人——
激發孩子內心的“小宇宙”(在一線)

“我到街上做問卷調查,開始很害羞,擔心被拒絕。”北京市朝陽區呼家樓中心小學四年級(4)班的學生呂文博和小伙伴們,正在做項目“給北京汽車安個家”。慢慢地,孩子們不但敢開口了,還總結出3條經驗:“不能找不開車的老人和小孩,不能選上下班時間調查,關鍵是要微笑,讓人不好拒絕。”
孩子們創新精神缺乏、實踐能力差,這塊“硬骨頭”怎麼啃?2015年,呼家樓中心小學積極探索,提出了“PDC實踐育人理念”,即project(項目)、drive(驅動)和create(生成)。“‘PDC實踐育人理念’試圖通過項目育人、實踐育人,來求解‘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呼家樓中心小學校長馬駿說。
實踐育人求解“錢學森之問”
“老師,您有要買的東西嗎?”三年級(3)班的“促銷員”姚雨昂熱情地迎上前來,學校操場上的一間白色帳篷屋裡,小超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三年級(3)班的“總經理”張開瑜是個行家,說起開店頭頭是道:“我得先調查市場需求,然后還有消防驗收、稅務登記、招聘人員、進貨……”“如果讓你促銷方便面,怎麼辦?”“促銷員”姚雨昂想了想,不慌不忙地說:“可以買一贈一呀!我薄利多銷,讓消費者少花錢,還能從廠家低價進貨。”
“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弱化的問題長期存在,也是‘錢學森之問’提出的思考。我認為,現在是教育改革最好的時機,有政策、有經費、有空間,必須承擔起解決教育痛點問題的責任和使命。”馬駿指出,“‘PDC實踐育人理念’要實現的目標,就是從課堂到生活,重在培養孩子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從學校到社會,重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在呼家樓中心小學工作31年,做校長17年,馬駿對教育有著無限的熱愛和熱情。做校長初期,她更多思考的是建什麼樣的學校、培養怎樣的孩子,近幾年,她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從為國家辦學、為社會辦學的高度,去承擔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使命,“PDC實踐育人理念”正是她深思熟慮的結晶,也是學校厚積薄發的結果。
從2010年開始,呼家樓中心小學就每月開展一次社會實踐活動,迄今已完成4個系列,還出版了2本學生校本課程文集、開展了基於社會大課堂的跨學科學習。2015年,北京市要求,中小學校各學科平均應有不低於10%的課時用於開展校內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呼家樓中心小學就從數學學科出發,推廣到全學科﹔從10%出發,力求撬動並盤活課堂內90%的轉變。
“要我學”變“我要學、做中學”
“我把廢紙撕碎后浸泡一夜,然后用攪拌機打成紙漿,加入一點面粉后,把紙漿平攤晾干,就可以做成再生紙了。”五年級(3)班的郭彥霏一邊操作,一邊向同學介紹,她是“垃圾去哪兒”項目組的成員。
為了讓垃圾“華麗變身”,同學們為垃圾設計出了6條“出路”:制作創意垃圾桶、破銅爛鐵演奏、再生紙、做飾品、做酵素……
“根據‘PDC實踐育人理念’,學校從發現自我、了解自然、探秘科學、解讀人文、回歸生活、體驗社會等六大方面構建了項目群,各方面環環相扣,既相對獨立,又彼此關聯。”馬駿介紹,每方面又進行了細化,分解到一到六年級。就拿“了解自我”來說,二年級的要求是“了解自己的身體構造”,包括《人體器官》項目等﹔五年級的要求則是“了解自己的家族”,包括《我的家》項目等。
在實施途徑上,項目群將學校、家庭、社會的力量有機融合,不僅做到全校2500多名學生、200多位老師全員參與,還研發了PDC《家庭親子攻略項目》系列叢書等,讓所有家長都參與其中。
令人欣喜的是,呼家樓中心小學的PDC項目群引導學生自主發展,讓學生在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從“要我學、教我學”變成“我要學、我會學”,做到了知以善行、學以致用。
不一樣的學生,不一樣的老師
“你這個實驗做了多少次?”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特級教師吳正憲問一個正在做項目的孩子。“14次!”孩子小臉上洋溢著自豪。“如果你的數學題做錯了,你會改上14遍嗎?”“不會,早煩了。”孩子老實地回答。
“每一個孩子內心都有一個小宇宙,關鍵是怎麼點燃、激發它。”馬駿深有感觸地說。在呼家樓中心小學,孩子們在一個個項目研究中,思維被打開、潛能被發現、品質精神在形成。深夜11點,還有很多孩子在群裡討論怎麼克服項目遇到的困難……
老師的改變也顯而易見。中老年教師帶著孩子們熱火朝天地做項目,越做越帶勁,不知不覺中解決了教師職業怠倦問題。“這不僅包括理念被老師們接受、教師內驅發生變化,還包括學生會‘倒逼’教師改變。在這個過程中,課堂發生了變化,老師心目中‘好學生’的標准也發生了變化。”馬駿說。
據介紹,PDC項目群將進一步推出系列社會研學項目,使項目群的理念及內容貫穿社會﹔創建一個大數據平台,對項目育人的過程和效果給予呈現和分析,並致力於形成系統性、理論性的學術論著。
“‘PDC實踐育人理念’和項目群構建是我校帶著對教育的思考、理解與情懷提出的,具有原汁原味的實踐育人理念與模式,一年多來,教師、學生、家長以及課堂、校園中的悄然改變,帶給我們不斷的驚喜。我堅信,給孩子們一個支點,他們將可以撬動地球。”馬駿對未來充滿希望。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25日 18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