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王利明,把襄助立法作為職責使命

學而利民 學以明德(知識分子風採)

本報記者 徐 雋
2017年04月24日14: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學而利民 學以明德(知識分子風採)

開欄的話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對知識分子始終高度重視和關心,廣大知識分子在國家發展進程中牢記使命,勇於擔當,發揮著特殊作用,作出了歷史貢獻。從今天起,本報開設“知識分子風採”專欄,集中報道一批積極投身創新發展實踐,想國家之所想、急國家之所急,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作出突出貢獻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創新精神和責任擔當,進一步推動形成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和“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社會氛圍。

4月的中國人民大學,春暖花開。在明德樓一間不大的辦公室裡,記者見到了被成堆書籍包圍的王利明教授(上圖。資料照片)。他從中抽出一本送給記者:“這是我剛出版的英文版《中國合同法》,目的是向世界介紹中國市場經濟法治的進步。”

如今已是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的王利明,每天仍筆耕不輟,工作時間在12個小時以上,這種治學和工作的節奏已經保持了數十年。

心懷法治夢想

40年前的1977年,在江漢平原的田野裡,王利明到農村插隊,起早貪黑揮汗荷鋤。但與地裡一塊兒干農活的少年相比,他有所不同:無論走到哪裡,懷裡總揣著一本書,勞作之余,翻上幾頁。入夜了,別人早已睡下,而他卻點燃油燈,打開了書本。正是在這一年秋天,被“文化大革命”中斷10年的高考制度恢復,消息從北京傳來,石破天驚,徹底改變了這位愛學習的少年的命運。

“改革開放,是改變中國歷史的大事件,也是改變每個中國人人生軌跡的大事件。那時,年輕人有了上大學的機會,都很珍惜,對一切充滿好奇,對知識更是如飢似渴。”談起40年前的經歷,王利明感慨尤深。1981年,王利明獲得湖北財經學院法學學士學位,1984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90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學位,成為新中國第一位民法學博士。

那個年代的知識分子,有著特別的家國情懷,王利明從學習研究民法開始,就有國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就懷著在中國實現法治的夢想。

1988年,王利明赴美國密歇根大學,在美國著名的財產法教授歐林·布勞德的指導下,專攻英美財產法和侵權行為法。他一邊廣泛學習,一邊深入思考:美國作為超級大國,其法律制度對中國正在進行的法治建設有哪些啟示?

“研究越深越感到,中國要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走法治之路。搞法治,中國亟須大量法治人才。”王利明說。

1990年1月學習期滿后,王利明謝絕了美國朋友的挽留,按期回國。回國前,他利用積攢的生活費買了3箱英文書籍,回國后,他把這些珍貴書籍全部送給人民大學法律系資料室。

艱苦玉汝於成

王利明求學訪學的時期,剛好經歷了我國從恢復民主法制建設到提出依法治國方略的時代。

1984年,適逢我國醞釀、起草《民法通則》,其主要起草者就是王利明的博士生導師佟柔教授。王利明協助導師就《民法通則》中涉及的問題作了大量研究,開始形成自己對民法體系及各項制度的看法和認識。

“我很懷念佟柔教授,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老一輩中國知識分子歷經磨難,初心不改,始終胸懷大局、心有大我的人生境界。”王利明說。

歷史給了王利明這一代知識分子跑馬拓荒的機遇,也給了這一代知識分子篳路藍縷的艱辛。

女兒剛出生時,王利明承擔著兩個班的教學工作。每天早晨,他5點鐘起床,擠兩個多小時的公交車趕往學校。現在,王利明已經形成了這樣的作息習慣,每天早晨不到7點就到辦公室了。就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完成了著名的《民法新論》和《侵權行為法歸責原則研究》,成為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民法學研究生的必讀書目。

“中國知識分子有在艱苦環境中玉汝於成的精神。相比上個世紀為新中國革命、建設作出杰出貢獻的專家學者,改革開放后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擁有了一定的物質生活條件,正趕上國家跨越發展的機遇。大家都很拼,都想為國家的發展和進步作一點貢獻,這也是當時知識分子普遍具有的家國情懷。”王利明說。

1998年8月,當王利明受教育部的委派,以富布萊特訪問學者的身份前往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訪問、進修時,距他第一次訪美已過去10年。此時,中國已經成為經濟高速發展、法治長足進步的國家,而王利明也不再是10年前那個初出茅廬的青年,他已成為國內法學界享有盛名的法學專家了。

報國襄助立法

1998年,王利明出版了他的新書《物權法論》,把長期以來對物權法基本理論問題的研究進行總結,並為此后的物權法立法奠定理論基礎。也是從這一年起,王利明連續當選第九屆、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並在全國人大財經委、法律委擔任委員。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5年,正是我國法治建設突飛猛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加快形成的時期。

這期間,王利明參與了合同法、物權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起草。為起草好這些在民法領域起“四梁八柱”作用的重要法律,他帶領團隊提出專家建議稿,為立法機關提供重要參考。他還三次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法制講座,表達自己的見解。

“襄助立法,是每一個法學學者的責任和使命。能用畢生所學報效國家,是人生幸事。”王利明說。

2002年起,《王利明民商法研究系列文庫》陸續付梓,至今已出版十三卷,四次獲得中國人文社科最高獎——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獎一等獎。他撰寫的《民法總則研究》榮獲2004年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影響,為我國民法典的編纂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撐,為民法總則的制定做了充分的理論准備。他為人格權立法鼓與呼,力圖改變傳統民法歷來沿襲的“重物輕人”的傳統,構建新的民法體系。

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常務副校長等行政職務后,王利明又致力於現代大學教育,“全面依法治國,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備的現代法治人才。實現中國夢,需要一大批學而利民、學以明德的知識分子。”如今,王利明的學生遍布學界和實務界。每當學生取得成績時,他都由衷感到欣慰。“中國知識分子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知識分子要一代接著一代干。”王利明說。

《 人民日報 》( 2017年04月24日 04 版)

(責編:賀迎春、趙竹青)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