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出門在外,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但困難可以磨煉人,加快人的成長速度,使人變得更加堅強。
留學遇到的那些糟心事
感受一: 很難平等地融入
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想要盡快適應當地的風土人情、融入新的環境是件不容易的事。有的學子便遭遇到當地人的排斥。
張函(化名)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大學,他說:“我身邊發生的這些事還是比較少的,因為我經常待在實驗室中。但是在學習資源分配上還是感到有不一樣待遇。在我們國內的實驗室,隻要專業相關,不論你是什麼民族、是否外國留學生,在使用實驗設備的時候是一視同仁的。清華大學還專門為少數民族學生和外國留學生成立了學術機構。而有些美國大學會根據你的出生地和學生登記卡‘看碟下菜’。在同一專業背景下,有些學生在實驗設備和做實驗的時間上都無法與其他人享受相同待遇,沒有足夠的實驗時間和良好的設備保障,科研想做出成果十分困難。這讓我感覺十分不好。”
曾就讀於聖約翰大學的張晴(化名)則有不同的觀點,“我在美國的這兩年裡接觸到的外國人還是很友好的,並沒有遭受過什麼偏見。獨自一人在國外生活,神經會比較敏感。也許在國內是稀鬆平常的事情,在國外就會戳中淚點。有一次,我在准備期末考試,熬了一個晚上寫好論文,交給老師后,頭暈眼花地走在回家路上。迎面走來一位牽著狗的老爺爺,那狗沖我叫了一下,那位老爺爺馬上收緊牽引繩,對狗說:“冷靜!她是一位女士。”然后跟我說抱歉,問我有沒有被狗嚇到,讓我一定要注意安全。我當時非常感動,以至於現在回想起來都還是滿滿的溫暖。所以我認為,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才是關鍵。”
感受二:
騙子騙術花樣多
就讀於美國紐約福特漢姆大學的張坤說:“我剛到美國的時候,在機場叫了一輛接送客人的電召車,談好是46美元,結果司機左繞右繞說不認識路,把我們送到住處后開了一張148美元的收費單。因為剛來美國,情況也不熟悉,我就沒有和他爭辯,隻好付錢認栽了。初來乍到就被騙,我感覺有點心寒。的確,這個世界到處都是好人,但也同樣到處都有不懷好意的人。”
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張航(化名)就被所謂的“房產中介”給騙了。“當時我想租一間公寓,所以一直在網上留意租房信息。有一間公寓裝修精致,設施齊全,我感覺十分劃算,便聯系了‘房東’,在短暫確認后收到一份租房合同。我也沒有多想,因為這一切似乎都符合常規。簽了合同之后,‘房東’說按照澳大利亞的規定要提前支付1個月的租金。雖然當時我也猶豫過,但還是把錢匯到了‘房東’的指定賬戶。可是把錢匯過去后便再也聯系不到‘房東’了。現在我非常后悔,但也沒有辦法,隻能吃一塹長一智了。”
感受三:
飲食味道不習慣
古話說:“民以食為天”,可見飲食對人類的重要性。學子來到異國他鄉,不能吃到家鄉的美食,飲食上的不習慣可謂頭等大事。
馬智超就讀於曼谷博仁大學。他說,來到泰國最糟心的事就是飲食不習慣。“泰國的飲食口味偏向於甜和辣,主食以大米為主,面食基本上是沒有的。我是一個北方人,來到泰國后,沒有找到一個能夠吃面食的地方。吃當地飯還是很不習慣的,經常吃了飯之后就鬧肚子。在泰國吃海鮮比較普遍,而我又對海鮮過敏,隻好買面包和牛奶填飽肚子。后來我就到不同的餐館去嘗,慢慢找到了符合自己口味的餐廳,也就逐漸適應了。”
李響(化名)就讀於意大利米蘭大學。初到米蘭時,李響十分不適應,吃慣了中國菜的胃不習慣吃西方的披薩。李響說:“最懷念的還是媽媽包的水餃。於是我就到超市買了面粉和要用的菜,跟媽媽視頻,讓她一步一步地教我來做。花了一下午的時間終於包出來一鍋,雖然包得不是很好吃,煮的時間長了水餃也煮破了,但我已經很滿足了。后來我又從網上找菜譜,跟著菜譜來做。現在我的廚藝已經很好了,普通的家常菜基本都會做。好多同學也都喜歡吃我做的菜呢。”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4月13日 第 09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