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在異國他鄉 對歧視說“不”

熊楚鈺
2017年04月10日08:44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對歧視說“不”

  繼今年初哥倫比亞大學發生的學生宿舍“撕名牌”事件之后,最近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又傳出有人在公共區域張貼“中國人需要道德教育”傳單的新聞。傳單中的內容主要攻擊“中國人”的學術不誠信行為,措辭十分簡單粗暴。

  在強調平等平權的美國大學校園中,針對性明顯的事件卻一再發生,是非常令人心寒的事情。近期排外主義者不時的小動作提醒著我們,在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被擺上台面的國家內部分裂問題,目前仍然是美國社會中有待解決的燙手山芋。

  校園裡的攻擊者往往在暗處,生活中的歧視者卻在明處:在大街上莫名其妙吼你一嗓子的路人,說話態度不耐煩的保險公司雇員……除了針對性明顯的歧視,針對性不明的不善與刻板偏見帶來的自以為是也時常在無形中為生活徒增不快。學校裡聽說你來自中國就開始向你拋出奇怪問題的同學,做義工與旅游時遇見的對我投來另類眼光的社會眾生……這些鬧心的經歷磨練我在每一次聽聞種族歧視相關事件之后,少了些一點就著的憤怒,多了一些分析與思考。

  我曾經去過華盛頓特區的某個社區做義工。當時,我主要的服務對象是幼兒園與小學的孩子們,因此我的任務相對輕鬆,主要是陪著他們讀書,做簡單的作業與手工。在一節畫畫課上,我與一群學齡前的孩子坐在一起為即將到來的聖帕特裡克節畫裝飾海報。畫畫之余,幾個孩子好奇地盯著我看,有一搭沒一搭地與我說話。一個孩子先問我,你是日本人嗎。我說不是,我是中國人。旁邊的幾個孩子聽見了,都湊了過來,其中一個接著問道:“你會說中文嗎?可不可以講幾句中文給我聽?”

  這個時候,另一個孩子突然對我說:“那你會說英文嗎?”

  我對他說,我現在就在跟你說英文呀。

  因為對方是孩子,我當時勉強笑了一下,表面上壓抑住了自己的情緒。然而這段對話帶給我的痛點,並不僅僅在於自己身在異國他鄉,對於語言技能的不自信被對方無心放大,而是他們看待我的方式。他們並沒有將我看作一個他們身邊會出現的再普通不過的人﹔在他們的眼神中,我仿佛是某種異域概念的具象化。我更像是一個物體,承載著他們對於某一個遙遠世界的幻想,就如同我的語言,似乎可以是娛樂性的,可以作為一個表演被展示於眾。

  美國作為一個被廣泛認為是種族大熔爐的社會,卻有許多的人,因為種種社會因素,自始至終都被限制於自己的社區中,而許許多多的社區一代又一代以他們自己的模式繁衍生息,極少與自己的群體以外的文化接觸。沒有人生來就對別人帶有偏見。然而,這些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社區中長大的孩子,即使年齡尚小,卻已經用另類的眼光打量與他們“不一樣的人”。

  沒有人生來就應該受到歧視。人人平等這個最簡單直接的道理,在現實中卻並不容易實現。問題的根源如果沒有得到解決,未來華人在美國的地位就難以樂觀。

  (寄自美國)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4月10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