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上海師大一課題首次揭示中國大學生情感素質現狀

愛國責任誠信自尊感較強,正直寬容表達情緒能力待加強

2017年02月23日00:57 | 來源:人民網
小字號

人民網上海2月23日電 (記者姜泓冰)上海師范大學盧家楣教授團隊歷時3年進行的一次全國性大學生情感素質現狀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發展水平較高,其中愛國感、責任感、信用感、自尊感等尤為突出﹔人際、審美、理智情感和情緒智力等相對較低,正直感、寬容感、表達情緒能力、人文美感等更有待加強。

由上海師大教育學院盧家楣教授領銜的“當代中國青年情感素質現狀、問題與對策研究”課題,是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此前,課題組曾歷時五年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諧社會建構背景下的青少年情感素質研究”,2013年起將這一研究由中小學生階段向大學生階段推進,編制了原創性測評工具《中國大學生情感素質問卷》(內含6個分問卷),在我國經濟發達、較發達和欠發達3類地區高校相對集中的14座大城市,選擇涵蓋重點和一般、本科和專科、公辦和民辦等各種類型高校的100所大學、萬余名大學生展開調查。據悉,這是我國首次針對中國大學生情感現狀展開的大規模調查和研究。

盧家楣教授介紹說,人的心理包括了認知和情感兩部分,相應地,大學生心理素質也可分為認知素質和情感素質。情感素質在重知輕情的教育和社會文化背景下,易被忽視。它不僅對個體的認知、智慧、創造性等認知素質的發展具有直接影響,還是個體價值觀形成、人格特征完善的支柱,是大學生健康發展之本、立德成人之基。通過實証研究,我國當代大學生情感素質被區分為6大類(道德情感、理智情感、審美情感、人際情感、生活情感和情緒智力)、33種情感(如道德情感中的愛國感、責任感、公平感、正直感、公益感、信用感和奉獻感﹔理智情感中的好奇感、探究感、自信感、成就感、樂學感和專業感﹔人際情感中的親密感、合作感、寬恕感、戀愛感、感恩感和關愛感﹔生活情感中的自強感、自立感、自尊感、珍愛感、幸福感和樂觀感﹔審美情感中的自然美感、人文美感、科學美感和儀態美感﹔情緒智力中的理解他人情緒能力、表達情緒能力、調控自己情緒能力和調控他人情緒能力)。

根據調查,我國當代大學生情感素質總體發展水平尚好,本體性層面和操作性層面的情感總平均分都超過了 6 分(滿分 10)。其中,道德情感和生活情感發展水平較高,人際、審美、理智情感和情緒智力等相對較低。在33種具體情感中,大學生的愛國感、責任感、信用感、自尊感、關愛感、感恩感、理解他人情緒能力等都達到較高水平,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懂得感恩、理解他人、敢於擔當的精神風貌,呈現出大學生情感素質較好的一面。這恰吻合了黨和國家所倡導的愛國、敬業、誠信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折射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方面取得的成效。但另一方面,諸如公益感、奉獻感、探究感、樂學感、自信感、專業感、科學美感等得分相對較低,而正直感、寬容感、表達情緒能力、人文美感等更需要加強。

研究者還發現了一個與以往有關研究相左的現象:在道德情感方面,大學生的性別、家庭社會經濟地位、家庭健全狀況、大學類型、專業類型等因素,均未導致具有實質意義的差異。顯示出我國大學生群體的高度同質,其道德情感的形成不受性別、學科、辦學層次、學校類型、經濟地區等因素制約,有著不同於認知發展的獨特途徑。其中原因尚需做進一步探索研究。盧家楣教授認為,這一發現可以帶來教育啟示:對當代大學生的培養,隻要是科學的,符合大學生年齡特征的,都具有普適性。

據介紹,該團隊已在分析調查結果過程中,取得一系列階段性研究成果。首批發表的研究報告6篇,均發表於《心理學報》、《教育研究》等A級學術期刊上。盧家楣教授認為,他們的研究可為切實制定立德樹人、以情優德的育人政策與措施,從情感層面優化大學生思政政治教育等,提供科學依據和操作對策。

(責編:劉軍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