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海歸回家鄉創業 優勢明顯

呂程程
2017年02月04日09:02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選擇回家鄉創業的海歸

每當有人來公司參觀,孫波都會自豪地向來訪者展示自己珍藏的葡萄酒。

趙閆和職工們參加美食節,展出了很多特色農產品。她展示的是一個大紅薯。

為了讓林下種植的作物生長的更好,每年冬天劉曉都會修剪樹枝。

火鍋店忙碌時,代超也會來店裡幫忙。

創業不僅可以去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每個人的標准不同,最終的落腳點也就不同。當有人選擇到外地打拼時,也有一些海歸選擇回家鄉創業。

緣何回鄉創業

新疆姑娘趙閆曾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讀研究生。畢業后,她順利地在當地找到了一份工作。后來卻辭掉了這份工作,回新疆創業,做新疆特產的線上和線下銷售。

“父母小時候因為家裡窮沒機會上學。這一直是他們心中的遺憾,所以,他們就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盡全力讓我接受好的教育。大學畢業后,父親執意讓我出國見見世面,於是就送我去澳大利亞讀書。”趙閆說。

“既然父母執意讓你出國見世面,那為什麼辭掉工作選擇回家創業呢?”

“見的世面越多,就越覺得家鄉好。總有鄉愁縈繞在心頭,想要回國。大概是‘好山好水好寂寞,好忙好難好快活’吧。”趙閆俏皮地說。

鄉愁讓趙閆有了回國的念頭,而真正讓她下定決心的,卻是在澳大利亞工作時參與的一次回國採訪。

“2015年,因為工作關系,我和新西蘭的一些同行到國內西部採訪。在新疆採訪時,我近距離地了解了我的家鄉,感受到了它近幾年的巨變和未來的發展潛力,於是我很自豪地向同事們介紹新疆,同時也下定決心要回來創業。”趙閆回憶說。

孫波曾就讀於德國勃蘭登堡工業大學。2005年他回到家鄉青島創業。當被問到為何選擇回家鄉創業時,他說:“我從小在青島即墨長大,非常熟悉這裡的環境,有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家人的支持。除此以外,青島和德國還有較深的歷史淵源,基於這些原因,我選擇回家鄉創業。”

代超曾在韓國暻園大學留學。他坦言:“之所以選擇回家鄉創業,有兩個原因:我當時選擇去韓國留學,就是考慮到家鄉有比較多的韓國企業,為回家鄉工作做准備﹔另一方面,我覺得跟我的性格也有關系。我不太適合去大城市。在我看來,大城市雖然機會比較多,但是壓力也很大。”

創業方向多元

除了不再把眼光局限於一線城市,海歸創業的方向也呈現多樣化,不再局限於某些高端、時興產業。

當被問到怎樣選擇創業項目時,曾就讀於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劉曉說:“回國后,我深受國內霧霾困擾,心裡感到很難受。想到其他國家之前也出現過類似的環境問題,但都在一步一步地規劃治理中好轉。我想為環境綠化出一份力,於是選擇回家鄉種樹。”

趙閆則坦言:“我之所以選擇做新疆特產銷售,主要是因為父母是果農,家裡就出產紅棗、核桃、香梨和蘋果。這幾年水果滯銷,我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幫他們分擔壓力。”

“我選擇做進口葡萄酒行業,是因為適量飲用葡萄酒對身體有好處。但是國內葡萄酒質量參差不齊。我對德國、法國的葡萄酒比較熟悉,所以想用自己的努力讓家鄉人喝到貨真價實的進口葡萄酒﹔參股無紡布環保手提袋生產是因為這家工廠以前主要以塑料包裝生產為主。在考察了歐洲的相關產業后,我決定致力於環保產業,生產無紡布環保手提袋,為減少污染、綠化環境而奮斗。”孫波說。

“我之所以經營火鍋餐廳,看中的是家鄉的市場,而且我有信心、有資源做好這個項目。同時,我也吸取了以前好高騖遠的經驗教訓,學會了腳踏實地、好好經營。”代超說。

回鄉創業也難

在家鄉創業並不意味著輕鬆。“新手上路”難免會遇見各種各樣的困難。對項目不熟悉、同行的惡性競爭、家人的誤解等,也都是在家鄉創業會遇到的問題。

“我剛開店時就碰到過來自同行的惡性競爭。那時剛開店,被惡意舉報過很多次。曾經有兩次直接導致我們在中午停業﹔最開始,人手不夠,也導致餐廳服務不到位。”代超說。

“我剛開始創業時,種好的小樹苗會被附近的村民砍掉拿回家﹔收玉米時,他們的玉米收割機會撞壞我的庄稼。”回想起創業初期遇到的問題,劉曉無奈地說:“他們都是村民,還都是老人家。我也沒什麼辦法,隻能盡量減少與他們的矛盾。在這方面,每年我都會吃不少‘啞巴虧’。”

“我之前在網上訂購了一大批包裝袋,收到后覺得還不錯,就用來包裝干果,結果寄到顧客手裡時袋子全都破了,干果散落一地。如果我那時候能夠讓賣家先寄一個包裝袋的樣品來試一試就好了。”說到這裡,趙閆很懊惱。

“這幾個月雖然狀況頻出,但是失誤在一點點地減少,這也算是一種進步吧。但我遇到最大的困難是,我的家人到現在都不支持我。他們隔三差五地就催促我回澳大利亞。我不在乎網上那些說我‘在國外混不下去了才回來’的評價,但是我在乎父母的看法呀。”趙閆補充道。

創業優勢明顯

在家鄉總有千般好。對於回家鄉創業,海歸也有自己的經驗和看法。

談到對海歸回家鄉創業的看法,孫波說:“家鄉缺乏的東西你一眼就能看到,並且可以利用手中的資源找到合適的產品、合作機構,就此開展自己的事業。同時,你熟悉家鄉的一切,天時地利人和,遇到挫折時也有人陪你共渡難關。”

“出國后,許多人才發現自己很愛國。如果有合適的機會,他們都會回國發展,能回家鄉就更好了。哪裡都沒有自己的家鄉好,在國外的中國人對此有很深的體會。”代超說。

劉曉表達了對在家鄉創業的熱切與無悔:“大家都去北上廣深、去大城市,光鮮亮麗。雖然我在鄉下創業,沒有電、沒有網絡,似乎很寂寞。但我沒有那麼多的應酬,不需要和人攀比。每天都能很認真地思考一件事,活得健康,種地也挺好。”(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7年02月04日 第 09 版)

(責編:郝孟佳、林露)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