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眼·高等教育質量
向“嚴進寬出”說不:南京林業大學一年半勸退49名本科生 【3】

南京林業大學校園。資料圖
勸退制度化
“早一點把有希望的拉回來,把學業無望的請出去”
今年秋季開學,本該讀大三的聞超繼續在大二學習。按照規定,受到橙色警示的學生,編入下一個年級學習。“現在暫時不搞文學創作了,我要把精力都花在專業學習上,這學期已經教室、食堂、宿舍三點一線了。”聞超介紹新學期自己的狀態。
“現在把百分之八十的精力放學習上了?”
“哪裡,現在是百分之百!”聞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聞超說,得感謝橙色警示,讓自己對脫了缰的寫作踩了急剎車,否則發展下去很有可能被退學。聞超說自己理科基礎不錯,高中時數學、物理成績經常是全班第一,現在集中精力,應該能把挂科的課程重修回來。
南京林業大學的校門上,寫有“誠朴雄偉、樹木樹人”八個大字的校訓。“作為一所林業大學,我們深諳‘十年樹木’的道理,自然會有更大的耐心去‘百年樹人’。”南林大有關負責人的話意味深長。
2011年以前,南林大對畢業生質量的控制,主要靠畢業前的“清考”,即對學生在校期間不及格的課程進行畢業前最后一次補考。清考及格,順利畢業﹔清考不及格,兩年內可繼續參加考試。
平時學業壓力不大時就挂科,指望清考這樣的“臨門一腳”顯然不現實。對於清考,教師的選擇無非有二:一是標准不降,不少人注定將畢業無望﹔一是降格以求,助其僥幸過關的同時,也突破了高校的底線。
2011年南林大取消清考前,曾有幾個學生參加清考后自覺通過無望,就去找任課老師請求照顧,后來又結伴來到學校教務處求情,都被擋了回去。
“不能把質量控制交給最后的清考,那太晚了,對挽救學業不佳的學生效果不大,要嚴在平時。”高捍東說,“實行學業警示,就是要早一點把有希望的拉回來,把學業無望的請出去,關鍵在於關口前移、過程管理、精准幫扶。”
2014年,南京林業大學出台《本科學生學業警示及幫扶辦法(試行)》,依學業未完成情節輕重對學生作出黃色、橙色、紅色學業警示:每學期學分未超過12分並且不及格兩門以上,黃色警示﹔每學期學分未超過8分並且不及格3門以上,橙色警示﹔每學期學分未超過4分,或未修學分累計超過40分,紅色警示。
其實,教育部早在2005年施行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就明文要求,“學業成績未達到學校要求或者在學校規定年限內(含休學)未完成學業的”,應予退學。
按照南林大學業警示辦法,受到黃色警示的學生,在其第二學期開學補考仍未通過的情況下,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課程重修:插班重修、組班重修﹔再不濟,學校會組織暑期重修,專門在暑假的前幾周開設重修課。
勸退,很多人看到的是高校的“嚴”,高捍東說,其實背后也有很多的“寬”,包括制度設計、傾力幫扶、為轉專業開綠燈等一系列措施。
勸退制度的剛性與溫情
“隻要學生不放棄,學校更不會放棄”
李欣2015年5月被紅色警示后,由學校作退學處理。按照規定,他可以申請降級試讀一年,一年內完成規定學分即可成功“復活”,恢復學籍並回到原班級繼續學業。試讀,是學校給學業不佳學生亮的最后一盞綠燈。在父母支持下,李欣選擇了申請試讀。
學院指定專門老師幫助李欣制定個人學習計劃,並負責對他進行督促和幫助。“輔導員、學院管教學的老師、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這一年都對我傾注了熱切的關心,給予了無私幫助。”李欣說,老師們的悉心指導激勵著他這一年堅定走下去。
李欣參加了學校的一個社團,用他的話說“近朱者赤”,他與社團內學業優秀的學生結伴上自習、探討難題,對學習的熱情有了高中時的感覺。試讀一年裡,按規定要修滿15分,他兩個學期所獲學分都超過20分。
“這一年是不是特別辛苦?”
“比高三好多了!”李欣輕鬆一笑。
幫扶,不隻針對李欣這樣受紅色警示后試讀的學生。按照南林大規定,橙色、黃色警示的學生同樣有幫扶。金鋼介紹,每學期學院都會將警示通知書一式兩份送達學生和家長,邀請家長到學校共同商議對學生的幫扶。每年5月3日、10月7日,是理學院的家長開放日,學院充分利用這個機會與家長溝通合作。
南林大調動起從學院到教師對學生幫扶的積極性:每個學期開學,教務處會將統計好的上學期每個專業、每個班的考試不及格率,以及受黃色、橙色、紅色警示的學生名單發給各院系,並由教務處與各院系分管教學的負責人一一溝通情況,督促各院系做好幫扶工作。
“化工學院的某個班,有個學期某一門課挂科率達30%,教學副院長看到后非常震驚,組織制定了詳細的幫扶計劃。第二個學期,這個班這門課挂科率就降到了10%,幫扶效果明顯。”高捍東說,“隻要學生不放棄,學校更不會放棄!”
南林大理學院有一位班主任,幾乎每個晚上都要去自習教室檢查,在教室外拍一些學生不認真學習的照片提醒本人。一位愛玩手機的學生收到班主任這樣的信息:今天是第四次看到你在學習時玩手機了,再讓我看到,就要通知你家長了……
金鋼介紹,憑著幫扶老師的敬業和執著,受到警示的學生大多能自覺改正,“大一抓得緊一些,一旦好習慣養成了,以后就不會再掉下去了。”
在高捍東看來,之所以有人留下有人離開,主要不是能力問題,而是努力不努力問題,“能夠考入南林大這樣高校的學生,能力不會差到哪裡去。正如你不能叫醒一個裝睡或根本不願意醒的人。幫扶,也隻能把願意回頭的人拉回來,但總有一些人是不願意回頭的。”
轉專業,是南林大為受到包括學業警示在內的學生敞開的一扇大門。之前轉專業,學校主要為優秀學生開綠燈,現在南林大為四類學生敞開轉專業大門:優秀學生、有特長和特殊潛質的學生、因健康原因不適宜在原專業繼續學習的學生、學習困難的學生。
酷愛文學的聞超曾被學校主動安排可轉至人文學院學習漢語言文學,但被其謝絕了,他相信自己的實力:“在哪裡跌倒就在哪裡爬起來!”
南林大教務處的統計顯示,該校轉專業的申請比例,已由2014年的10%增加到目前的30%﹔而准予轉入的比例,則由10%增加到15%。“除了少數專業因為申請人數太多隻能擇優而轉外,大部分專業基本可以滿足學生需求。”閔永軍介紹。
南林大最近一年半時間裡勸退的49名學生,大多數人選擇留下來試讀。2015年5月,和李欣一起受到紅色警示的18名學生中,17人申請留下試讀。如今試讀到期,像李欣一樣成功“復活”的學生有8人,還是有9人沒有完成試讀期的學業要求。
與李欣交談結束,窗外的雨不知何時已停。他背起書包,點頭同記者道別,說食堂馬上要開晚飯了,晚上還要上自習課。整個談話,他很少提“退學”兩個字,而是用“出了事”三個字代替。他說,出了事,真的就是人生遇到一道坎,結結實實跌了一跤,雖然很疼,但卻刻骨銘心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大學,是不可以虛度的。”
李欣背著書包的身影漸漸走遠。校園內,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又一個秋天即將過去。
(應採訪對象要求,文中大學生均為化名)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6年11月11日 16 版)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