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學生不考試,不寫論文,也拿不到學位証書

奇點:比哈佛還難進的大學

2016年03月17日10:32 | 來源:青年參考
小字號
原標題:奇點:比哈佛還難進的大學

奇點大學的創始人之一彼得·戴曼迪斯(前)在體驗失重狀態。他具有多重身份:企業家、作家、工程師……還是著名非營利組織X Prize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

不用考試、不寫論文,畢業之后也不會獲頒官方認可的學位証書。這是由谷歌等6家硅谷公司出資、美國航空航天局出地創辦的奇點大學的特色。想要進入這種“另類”大學並不容易,你必須精於某一項具體的技術,並且成立過公司,還要掏得起3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0萬元)的學費。校方稱,學員在學有所成之后,將掌握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從而在10年內改善10億人的生活……

在10年內改善10億人的生活

“能在這裡見到你們,我的內心很激動!”2012年12月的一天,美國加州硅谷山景城,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埃姆斯研究中心內,一台約60厘米高的機器人如此向前來參加學習的80位投資者、發明家、企業家、慈善家打著招呼。

這80名精英人士有一個共同身份:奇點大學招收的對未來好奇的學員。他們將參加為期7天的執行力培訓班。7天內,學員們將就生物技術、納米科技、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神經系統科學、能源體系等問題進行深入學習與探討。課程設置“高大上”,學費同樣“高大上”——每人1.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86萬元)。

奇點大學CEO羅伯·內爾(Rob Nail)在接受美國《連線》雜志採訪時稱,他希望這些課程能幫學員們建立起“109思維”,通過教育、啟迪並武裝這些領袖人物,讓他們掌握以指數速度飛速發展的科學技術,從而在10年內改善10億人的生活,並對人性產生正面影響。而對指數速度的看重,甚至讓該校將Wi-Fi密碼設置成“12481632”,因為“它是呈指數倍增的”。

即便在硅谷這種極客雲集的地方,“奇點”(singularity)一詞也多少顯得有些生僻。它本是天體物理學中的術語,指“時空中的一個普通物理規則不適用的點”。奇點大學的聯合創始人雷蒙德·庫茲韋爾(Raymond Kurzweil)將它借用過來,表示電腦智能超越人類智能的那一刻。

庫茲韋爾指出,“技術力量正在以指數級的速度發展”,終將“超過人類本身,開啟一個新時代”。庫茲韋爾甚至得出了這一刻來臨的日程表。在他2005年出版的《奇點迫近》(Singularity is Near)一書中,他預測稱,到2027年,電腦將在智能上超越人腦﹔2045年,“奇點”出現,屆時機器將超越人類,人類會將大腦上傳到雲端,“嚴格生物學意義上的人類”將不復存在。

除了奇點大學的聯合創始人,68歲的庫茲韋爾還有多重身份:谷歌公司的工程總監、作家、發明家和未來學家等。他認為,面對飛速發展的科技,人類隻有做好准備,未來才能不被高度智能化的機器傷害,使機器繼續充當人類的幫手。這也是他創建奇點大學的初衷。

奇點大學的另一位創始人、比庫茲韋爾小13歲的彼得·戴曼迪斯(Peter Diamandis)也有多重身份:企業家、作家、工程師,以及X Prize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

2007年,戴曼迪斯在閱讀《奇點迫近》時突然產生了“匯聚並訓練全世界最聰明的大腦”這一靈感,並向庫茲韋爾表達了這個想法。兩人一拍即合,奇點大學由此於2008年誕生,校址由NASA提供,資金來自谷歌、思科、英特爾、Linkedin、歐特克(Autodesk)等6家硅谷公司。曾有一家公司欲單獨包攬全部出資,但為了保持學校的獨立性,兩位創始人拒絕了這一方案。

錄取率2%,比哈佛大學都難進

與NASA的大名相比,埃姆斯研究中心簡陋得多,佔據其一角的奇點大學更是平淡無奇。細數起來,其實就是一幢簡單的辦公樓和幾座實驗室。這樣一個地方,卻讓谷歌CEO拉裡·佩奇(Larry Page)心馳神往。

據英國《衛報》報道,佩奇每年隻給公司的公關活動留出8個小時,卻積極參加奇點大學的活動。畢業於美國斯坦福大學的他這樣評價奇點大學:“這才是我希望上的大學。”

建校之初,谷歌公司捐贈了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3.7萬元),公司的早期創始人每人捐贈了1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65.5萬元)。《紐約時報》稱,這些硅谷最聰明、最富有的人慷慨解囊,是因為他們相信,科技是“解決當今世界面臨難題的唯一途徑”。

奇點大學每年都會提供為期10周的暑期課程,招收80名學員,他們必須精於某一項具體的技術,並且成立過公司。據《舊金山紀事報》報道,該校每年都會收到來自120個國家4000余人的申請,錄取率僅為2%。可以說,進奇點大學的難度比進哈佛大學的難度還大。 而且該校的“錄取通知書”並不便宜:一期課程的學費為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6.37萬元)。學校還規定,學員必須自籌學費。在校方看來,如果學員連這都做不到,又怎能改變10億人的生活?

至於教師,更是各行業中的精英。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過去幾年間,登上奇點大學講台的人包括參與人類基因組測序、合成了首個人造細胞的克雷格·文特爾(Craig Venter)、登月宇航員巴茲·奧爾德林(Buzz Aldrin)、電影導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Vinton Cerf)、出演過《沉默的羔羊》等影片的女演員朱迪·福斯特(Jodie Foster)等人。

嚴格來說,奇點大學並非真正的大學,它的主要職能是教育、傳播和孵化科技創業。在這裡,學員們不必參加考試,也用不著寫論文,但要設法通過創新來影響無數人的日常生活。在課程結束時,學員們並不會獲得校方提供的、官方普遍認可的學位証明。

《衛報》女記者卡蘿爾·卡德瓦拉德(Carole Cadwalladr)2012年4月參加了奇點大學的執行力培訓課程。她在文章中稱,上課第一天,教室裡的學員分成了3個小組,一個致力於解決教育問題,一個致力於解決貧困問題,一個致力於解決飲用水問題。在接下來的7天裡,學員們通過聽課及討論,探索這些問題的解決之道,並最終將項目孵化成創業公司。

根據美國新聞網站BuzzFeed、《連線》雜志及《赫芬頓郵報》等媒體的報道,奇點大學裡討論的話題有無人駕駛、長生不老、將大腦和雲端連接等,一些在前些年看來不太現實的話題,如今已經不再虛無縹緲。

“無人駕駛汽車已在加州行駛了20萬英裡(約32.19萬公裡)。當初我提出這種設想時,很多人認為這是天方夜譚。”斯坦福大學資訊科學與電子工程學教授、參與了谷歌無人駕駛汽車研發工作的塞巴斯蒂安·斯倫(Sebastian Thrun)說道。

80%的《財富》500強公司有企業大學

像奇點大學這種由企業出資創辦的教育機構,在美國並非孤例。自1955年全球第一所企業大學——通用電氣(GE)的克勞頓學院成立以來,企業大學在全球迅速普及。

美國在線教育刊物《赫金杰報告》(Hechinger Report)則稱,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如星巴克、麥當勞、蘋果、沃爾瑪等,在用自己的課程培訓那些技術欠缺的員工,也有公司和當地的大學合作辦學。甚至還有一種說法稱,現在的《財富》500強企業中,80%創辦了自己的企業大學。

這種企業大學設置的課程若想進入普通大學的學分認証體系,須經美國教育理事會學分服務機構批准。獲准進入后,企業員工可將在企業大學的成績單遞交給美國教育委員會(ACE),然后由對應的大學決定是否認可其學分。

企業大學裡的課程設置與企業的生產息息相關,如星巴克公司與一些普通大學合作辦學,開設了咖啡師、企業管理等課程﹔而在蘋果公司創辦的蘋果大學裡,有一門課專門向新近被收購公司的創始人開放,教他們如何平穩地將原公司的資源和人才融入蘋果。

“企業需要根據即時生產進行技能學習的培訓,”位於加州的佩珀代因大學商學院教授馬克·艾倫(Mark Allen)說,“而傳統大學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種備用學習。”

雖然這些課程設置看上去顯得過於實用主義,但在美國新聞網站“PolicyMic”的工作人員納斯塔莎·列欽斯基(Nastacia Leshchinskaya)看來,這不算什麼問題。

“如果你的目標是拿到學位,並把它放在你的簡歷中,那麼一旦你畢業了,人們就不會在意你是怎麼做到的。”她說。(特約撰稿 張文智)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