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職場故事:精神科男護士為一句客套話紅了眼圈

2016年03月17日08:52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職場故事·精神科男護士:為一句客套話紅了眼圈

  四年前,在一個明媚的三月天兒裡,燕子遷來到了石景山五裡坨醫院。在忐忑中等待著護士長的工作安排時,他腦海中閃過的還是“精神病”、“變態殺手”、“瘋子”這樣的可怕字眼——在這樣的焦灼和不安裡,他開始了自己精神科護士的職業生涯。四年過去了,當初心中莫名的恐懼早就被一掃而空,在大多數的平靜日子裡,他用陪伴和耐心,努力為這些情緒容易激動的病人們,營造著一片靜謐的精神國度。

  考學隻報了護理專業

  燕子遷從小就想當“醫生”。這樣的念頭,因為小時候經歷過家裡人因病去世而變得格外堅定。“醫生在我心目中一直都是一個特別神聖的職業。”初中畢業后,因為家庭條件有限,燕子遷選擇了“護理”這個聽上去與“醫生”最接近的專業。從一件小事兒上可以看出燕子遷當初學醫的決心有多麼堅定:報志願時,大多數人為了保險起見,都會多報幾個以防萬一,而燕子遷隻選定了北京市昌平衛生學校“護理”這一個專業。

  2006年,燕子遷如願進入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學校,三年的校園生活裡,他如飢似渴地消化著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知識,盼望著有朝一日能夠將所學技能派上用場。按照教學計劃,在正式上崗之前,學生們將有機會被安排進入醫院不同科室,開始長達10個月的實習期。正是在這10個月的時間裡,燕子遷初嘗護士這個崗位的酸甜苦辣,也第一次近距離感受到疾病的可怕。

  燕子遷至今還記得,眼看著前一天還活得好好的人第二天就在人世間消失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在他實習時,有一次他推著一位坐輪椅的老太太前去做檢查,健談的老人熱絡地跟燕子遷拉著家常,做完檢查后,兩個人有說有笑地告了別。而第二天燕子遷上班時,卻從同事口中聽到了老人在夜間突發疾病不幸離世的消息,脆弱的生命第一次在這個年輕人面前毫不掩蓋地展示了它無常的一面。

  還是有不少人給了他感動的力量。燕子遷回憶說,當年作為一個怯生生的實習生,在給人扎針時總免不了緊張。有一次,曾經在醫院工作過的一位老太太來科室就診,燕子遷在打針時手勁沒掌握好,一下子給扎穿了,針口當場鼓了起來。正擔心著會受到劈頭蓋臉一頓臭罵,燕子遷卻聽到了“沒關系,你別緊張”的安慰。后來,每次來打針時,老太太還都會特意鼓勵燕子遷來給自己打針,“小伙子,我不怕疼,你們可以拿我練手。”

  “棄醫從藝”當“逃兵”

  然而,在實習完之后,燕子遷卻在“男護士”這條路上當了“逃兵”,幾個月的實習經歷,除了讓他感受到護理行業的酸甜苦辣,也讓他從一名護理專業的學生轉型為一位名副其實的“男護士”,而這個稱呼多少傷害了當時男子漢敏感的自尊心。

  “平時遇到陌生人,聊到做什麼職業的時候,說出自己是一個做‘護士’的,多少會覺得有些尷尬。”即使現在的燕子遷已經與自己的身份“和解”,而他坦言,在有些場合還是沒有辦法大大方方地說出自己的職業,而是選擇籠統地以“醫療行業”來敷衍過去。陌生人的偏見已經足夠讓燕子遷困擾,而兒時哥們兒沒輕沒重的玩笑有時讓他也很是惱怒。“知道大家都是開玩笑,但是有時候哥們兒一急了,就會冒出‘你個小護士’這樣的話,心裡還是會挺不舒服的。”

  左右掙扎之下,燕子遷選擇了逃避。那麼,出路在哪兒?

  讓很多人意外的是,學了四年護理的燕子遷居然選擇了音響行業。不過細細想來,倒也不奇怪。原來,在學校時,燕子遷就是學校裡的文藝宣傳積極分子,平時學校搞個活動,總也少不了他的身影,從自己琢磨著給晚會簡單的調音開始,到后來專業人士指導下的燈光編程、舞台設計……一來二去,燕子遷在音響方面慢慢也有了些心得,這無意中培養出的能力居然給了他轉行的資本,“我一直覺得我們學校做得特別好的一點,就是特別注重學生文藝才能和特長的培養和發揮。”

  之后又輾轉做了一年多的銷售,這期間,燕子遷一直也沒斷了跟之前同學的聯系,學校就業辦的老師也常常給他打來電話,詢問他的近況,幫他留意著合適的醫院。久而久之,燕子遷開始慢慢想通了,為了這無足輕重的自尊心,放棄了自己好幾年的專業學習,實在是太可惜了。他重新找到學校老師,在老師的推薦下,進入了石景山五裡坨醫院精神科。

  為病人營造

  最安全的環境

  早上8點多到醫院,跟科室裡每個病人打過招呼開始一天的工作——處理病人的吃喝拉撒、輸液吃藥、衛生清理﹔每個月上七到八個夜班,夜裡固定時間去看護下病人,確保他們睡眠時的安全……大多數的日子裡,燕子遷在科室的生活平靜而有序,沒有外界所想象的那麼多喧囂,那麼多激烈和掙扎,“病人沒有外界想象得那麼可怕,他們發病之前與正常人一樣。有時只是太多的壓力讓他們無法疏解,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關注。”

  不過,平靜的生活裡總還是會有些漣漪。剛進入醫院后不久,一位幻聽的病人突然沖進了燕子遷所在的值班室,對著他就是一陣破口大罵。原來,在病人的想象中,是燕子遷先挑了罵人的頭兒。被罵懵了的燕子遷好一陣兒才緩過神兒來,在同事的幫助下,好言好語穩定了病人的情緒。燕子遷說,針對這種情況,醫院裡有一套完善的應急流程,最重要的原則是“保護病人”的同時也要“保護自己”。幾年下來,再次處理起類似的突發狀況來,他已經從一開始的緊張無措和害怕變得越來越得心應手。

  拋棄了偏見,燕子遷開始在這份工作中慢慢感受到越來越多的快樂。他曾經照顧過一位60多歲的老年痴呆病人,病人患病多年,已經不會說話﹔即使是親人前來看望時,他最多也只是笑笑而已。一次,燕子遷在喂老人吃飯時, 老人家居然喃喃地嘟囔出一句“你也吃點兒”。簡單的幾個字,卻讓燕子遷這個年輕的小伙兒差點兒紅了眼圈。在燕子遷看來,這或許就是陪伴的力量,這種力量可能沒有多麼驚人,但是卻能守護住人類原始的情感,而這種原始的情感表達最能觸動人的心靈。

  對於這份工作,燕子遷也有了越來越多的認同感。他覺得,作為精神科的護士,最主要的職能就是盡可能地為病患營造一個讓他們感覺到安全的環境,將外界的危險和不安一一隔絕開來。他說他喜歡上班的日子,在病人之間忙來忙去的節奏讓他感覺到充實,“要問我最想得到什麼樣的回報,我會說,患者的健康,就是對我最大的回報。”(牛偉坤 文並圖)

(責編:郝孟佳、熊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