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和安: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應改變簡單化評價體系
人民網北京3月15日電(記者賀迎春) “我國高校對科技成果的評價體系比較普遍地採用簡單化或學術化方式:不管學科和專業的差異,都採用簡單的學術性指標進行評價和考核,因而表現出一種重學術輕應用現象。”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原校長羅和安昨天在人民網訪談時作上述表示。
羅和安表示,很多高校在績效考核獎勵、職稱晉升等工作的評價指標中,科研項目指隻有“省部級及以上”或“國家級”等政府(縱向)項目才算數,企業(橫向)項目不算數﹔科研成果隻有政府獎勵(國家和省部級)和學術論文才算數,沒有任何指標考察科研成果轉化對企業和社會的貢獻﹔盡管有些學校雖然考慮了發明專利,但僅僅是統計授權或申請的數量。
羅和安表示,在這種“簡單化”評價機制的導向下,很多工科教師都想方設法爭取縱向項目,想方設法發表論文,想方設法申請專利,而不願意承接企業項目,更不願意主動走出去與企業對接。有些高校為鼓勵科技成果轉化和社會服務,也制定了很好的獎勵政策,即將大部分的完成企業項目所剩余的經費和科技成果轉化所獲得的經費獎勵給相關人員,但效果仍然不明顯,這是因為承接企業項目和成果轉化的“風險”往往很大——如果達不到企業的要求,合同上的金額再大也只是一張畫餅,數年甚至十數年的艱苦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羅和安分析道,高校之所以比較普遍地採用這種簡單化評價體系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三個:1、觀念問題,在高校工作的人以學者居多,往往認為企業項目或成果轉化工作學術水平不高﹔2、對科技成果轉化的評價指標的剛性問題:政府項目和學術論文是經過專家評審的,有文件和刊物為証﹔企業項目沒有經過專家評審,缺乏學術性和權威性,科技成果轉化所取得的效益和水平往往隻能由相關企業提供証明,或者由若干專家進行鑒定給出評價意見,都會認為所依據的數據來源的可信度和權威性不足﹔3、由於第二個原因,主管部門沒有對高校進行實質性的科技成果轉化績效考核,從而也得不到社會評價機構(如各種高校排名榜)的認可,從而得不到高校管理層的重視。
如何“對症下藥”?羅和安表示,最關鍵的是要建立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沒有水分的、比較剛性的、有公信力的、大家認可的指標。建立了這種指標,高校的主管部門,自然就可以根據這些指標對高校進行考核。
訪談地址:全國人大代表、湘潭大學原校長羅和安談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