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哪些行業人才搶手
“我特別生氣‘到國外買電飯煲’的事情,真的刺痛了我的神經。”在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忍不住了,“中國那麼多制造企業連一個電飯煲都做不好,沒有理由!”
全國人大代表、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馮丹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採訪時也擔憂:“國內一些人去歐洲買鍋碗瓢盆之類的東西,我們自己難道做不出來嗎?”
兩位代表的擔憂,正折射了未來5年中國行業發展的人才需求。
馮丹覺得這是一個怪圈:一方面,中國鋼鐵領域低端產品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某些消費品又要到國外購買。這背后的問題是,中國高端制造業人才比較緊缺,能生產高端鋼鐵產品的技術人員也是少之又少,“我們應該尋找突破,不能再大量重復生產一些低端產品”。
其實,國務院2015年5月在《中國制造2025》已給制造業開出藥方:高級技能人才的短缺,制約了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在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過程中,需要一批高級技術人才。
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促進制造業升級,深入推進“中國制造+互聯網”進程。
同樣被看好的還有服務業。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5年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0.5%,首次佔據“半壁江山”。各省公布科技服務業發展規劃也印証這一點,四川預計,到2020年,該省科技服務從業人員達到100萬人,科技服務業總收入達到5000億元﹔青島則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科技創新全鏈條的科技服務體系。
“科技服務業、跟民生有關的產業,以后的發展前景都比較好。”全國人大代表、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目前國家“三產服務”需求比較旺盛,除了北京等少數大城市,其他城市的科技服務、科技咨詢企業比較少,因而科技服務領域是很有前途的一個行業。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青年企業家協會副會長周桐宇也認為“服務業的發展前景很不錯”。在她看來,現代服務業是一個很寬泛的領域,它可以跟很多產業進行融合,能鑲嵌其中,發揮獨特的作用。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句俗語現在或許可改成“學好計算機,走遍天下都不怕”。在馮丹看來,計算機、互聯網等高科技領域也是未來“黃金行業”。
馮丹說,從發展空間上看,中國在計算機領域與美國的差距很大,從需求上看,關於國產化、自主可控等這些涉及到數據安全的領域,需求比較高。不管是數據本身的處理,還是一些裝置、軟硬件都存在需求,因而該行業的就業前景很好。
另一個趨勢是,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飛速發展之后,基於互聯網的新興服務業也產生了,例如,技術咨詢、科技評估、知識產權服務等。
精神文化產品創作領域的需求也在悄悄增長。2015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精神文化產品的消費份額不斷增多。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蘇州昆劇院副院長王芳告訴記者,這一領域的人才缺口還是比較大的。
王芳分析,這是因為,精神文化產品創作付出多、見效慢,很多人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其次,現在人們開始注重精神文化產品,精神文化領域的消費不斷增多,市場需求旺盛。
張伯禮也為年輕人支招:“創意產業發展前途也很好。很多創意遠不如國外,包括產品的設計、外形、包裝,乃至一些動畫、裝潢設計等,這些領域都值得年輕人去闖一闖。”
“年輕人應該打破傳統就業思維,探尋多種就業模式。”張伯禮鼓勵年輕人,可以找幾個專業互補性強、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起成立一個小公司,享受國家各種政策,互相學習、協同創新,“完全可以搞出一些新東西,乃至創新一個領域。”
從“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的“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到政府工作報告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創新”這個詞的熱度仍在升溫。
同樣在多份文件中出現的詞匯還有“金融”。“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決定著經濟健康發展。政府工作報告也表態,要在全國開展消費金融公司試點,鼓勵金融機構創新消費信貸產品。
周桐宇告訴記者,金融人才是國家一直比較緊缺的,我國要發展國際金融、做國際金融國家,但這方面的經驗不足,“加快金融體制改革,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效率,需要新型高素質金融人才”。
不過,任何前景再好的行業,都離不開個人的興趣和品質。馮丹說,沒有找到興趣點,發展是很難的,“現在一些年輕人缺乏認真付出、堅韌執著的品質”。在張伯禮看來,高層次人才的較量,最終往往是品德和素質的較量。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