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陪著我們一起成長的“猴子”

1986版的經典電視連續劇《西游記》中孫悟空的劇照。
《大話西游》中至尊寶的劇照。
經典的語文課文《猴子撈月亮》配圖
《大鬧天宮》(1961、1964)經典“猴”:齊天大聖
猴年即將來臨,———這隻“猴子似乎很不一般,因為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有過“猴子”作伴。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孩子們最常翻看的是 《猴子等明天》 《大鬧天宮》 這類以猴子為主角的小人書;及至上小學,《猴子撈月亮》 從上世紀80年代一直到現在都是小學生們熟悉的課文;再大一點,《西游記》 成了必讀課外書;上到大學,《大話西游》 成為大學生們的愛情寶典……如今,關於猴子的繪本、電影更是隨處可見,《好奇的喬治》 系列以及《人猿星球》 《大聖歸來》 等,都讓人耳熟能詳。各類科學實驗中也離不開猴子的貢獻。最新的關於自閉症的研究,就是在猴子身上獲得了突破。讓我們在新年來臨前,盤點那些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猴子”們吧……
要說活躍在幾代人心中的猴子動畫片,第一個跳出來的恐怕就是那個能翻江倒海,把天宮鬧得不可開交的“齊天大聖”。上穿鵝黃衣、腰束虎皮裙、下著大紅褲、腳蹬黑靴子的齊天大聖,有一張傳統京劇臉譜化的臉,一雙眼睛炯炯有神,更是塑造了讓幾代人都難忘的猴英雄形象。
《大鬧天宮》 是由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於1961年至1964年制作的彩色動畫片,和現在大片制作離不開電腦不同,那時 《大鬧天宮》 的制作可沒有用電腦,全靠一支筆手工繪制,所以光畫師就有30多位,畫師們分成工作小組,共同參與原畫和動畫的制作。一般來說,10分鐘的動畫就要畫7000到1萬張原動畫。而 《大鬧天宮》 分為上集50分鐘和下集70分鐘,光原畫就畫了十幾萬張,耗時近兩年時間。
更讓今人難以想象的是這部片子的精耕細作。為了盡量多地融入中國元素,當時,連畫師帶導演一起,都跟著京劇演員一起學舞槍弄棒、對著鏡子學習揣摩各種動作的要領。而為了揣摩齊天大聖孫悟空的神態,有中國動畫界“泰山北斗”之稱的導演萬籟鳴,還特地弄了兩隻猴子拴在車間裡,讓畫師們通過臨摹猴子獲得靈感。
《大鬧天宮》 的創作年代非常特殊。那時正逢三年自然災害,這部片子投資超過百萬元,在當時可是一個天文數字。而於1964年下半年完成的 《大鬧天宮》 下集,在“文革”中還沉寂了十余載,直到“文革”結束后,大約1978年左右,《大鬧天宮》下集才第一次面對觀眾公開放映。也因為“文革”的關系,這部影片的原畫、動畫手稿很大一部分被損毀,隻幸存下少量畫稿成為珍貴資料。
作為新中國第一部彩色動畫長片,《大鬧天宮》 是國產動畫片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它曾榮獲倫敦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短片特別獎等多項國際大獎。
去年下半年,一部名為 《大聖歸來》 的國產動畫片登上大銀幕,這部歷時8年打造的“大聖”盡管頗有致敬經典的味道,刷新了票房紀錄,但在豆瓣上,網友們仍把評分最高評給1964年版的“齊天大聖”。有網友在觀影后甚至如此感慨:“大聖被壓五行山下后,說書的人說,齊天大聖是不會死的,他只是睡著了啊。聽到這裡我就開始哭了———對啊,齊天大聖是不會死的啊,不管多少年過去也一樣……我長大了,他們的故事已經過去了好多年,但是永遠都不會死,不會被人遺忘的。”
而關於這隻神採奕奕的猴子,還有一則佳話。用過微軟0ffice軟件的人應該記得,軟件裡也時而會“飛”出來一隻可愛的猴子。據說,2001年,比爾·蓋茨開發ⅹP軟件時就曾找到上海美影廠,表示希望請在中國家喻戶曉的孫悟空出任ⅹP 中的OffiCO助手。后來,人們就看到了一個重新設計的、和電腦結合的百變孫悟空。
《西游記》(1986年) 經典“猴”:孫悟空
2016丙申猴年來臨,中國人對美猴王的集體記憶大概都逃不出他的手心———1986年央視版 《西游記》 中由六小齡童塑造的孫悟空。很多人說,雖然這些年很多大明星都演過孫悟空,但始終無法超越六小齡童飾演的美猴王。今年恰是 《西游記》 播出30年,這部從“70后”這一代人寒暑假播到如今“10后”們的寒暑假、迄今重播達3000多次的電視劇,也創下世界上重播率和收視率最高的紀錄。
說86版 《西游記》 是難以被超越的經典,一個重要原因是猴王這個角色難以被超越。眾所周知,雖然很多大明星都演過孫悟空這個角色,但論誰最像猴子,沒有人超得過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是“猴王世家”第四代傳人,其父章宗義 (六齡童)6歲登台名噪一時,是南派猴戲有名的代表人物。而自小就腼腆內向的六小齡童,剛開始並不擅長猴戲。1966年,當六小齡童的二哥小六齡童因患白血病去世,為完成二哥的臨終囑托,“演成美猴王,兄弟便能相見”,家中排行最小的六小齡童接過了金箍棒,繼承演好“美猴王”的家族使命。
1982年出演 《西游記》 的時候,六小齡童雖表演猴戲時間不長,舞台經驗不足,但他在演猴子身上花的苦功,總讓后輩演員感慨萬千。當時,六小齡童是600度近視200度散光,連普通人的視力都達不到,但為了練就孫悟空的一雙“火眼金睛”,六小齡童盯落日、盯運動中的乒乓球、盯香火的青煙。還有劇中大戰紅孩兒中有一場火燒戲,他被燒得頭暈目眩,差點丟了性命。為了拍好火焰山的酷熱感,劇組在新疆高達四十多度的外景拍攝,六小齡童用膠水粘上的“猴臉”因汗水堵塞似針刺火燒一般,疼得連正常吃飯都很困難。
六小齡童曾回憶,1982年到1988年,在拍電視劇 《西游記》 期間,他養了一隻猴子,吃住都在一起。當年,他化妝拍電視劇時,有一隻猴子發現了他,還馬上向他敬禮———這一幕有照片為証。多少年后,每次說到這一茬,看過照片的人們仍還嘖嘖稱奇。
猴年來臨之際,億萬中國人都格外想念猴哥,來看看 《西游記》 中孫悟空的經典台詞吧———
“呔,吃俺老孫一棒!”“妖怪,哪裡逃!”“俺老孫去也!”
“八戒,你這呆子!”
“俺乃五百年前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孩兒們,現在全天下都知道俺老孫是唐僧的大徒弟,師傅有難,徒弟哪有不管之理? 等我取經回來,再享榮華! 八戒,走!”
“我的兒,你看看我是誰?!”
……
“苦練七十二變,方能笑對八十一難。”六小齡童總結的這句話,打動了很多人的心。猴年,就讓我們記住猴哥的這句人生感言吧。
《大話西游》(1995年)
經典“猴”:穿越變身至尊寶的孫悟空
這隻“脫胎”自 《西游記》 的猴子也很是受到時光的厚待。在1995年誕生直到20年后2014年重新上映,都吸引了大波粉絲捧場。
《大話西游》 裡的猴子是陪伴唐僧西天取經的“生亦無歡,死亦無苦”的孫悟空,也是反反復復穿越回去一心要救活自己愛的白晶晶的至尊寶,最后卻發現已在500年前愛上了紫霞仙子,並讓紫霞仙子在自己的心裡留下了一滴眼淚。
《大話西游》 系列共有兩部,分別是 《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 和 《大話西游之大聖娶親》,或 《西游記大結局之仙履奇緣》。這部在1994年上映的電影堪稱是影響了一代人的經典愛情片。甚至在時隔20年后的2014年上映時,仍然引起了很多懷舊的人走進電影院重溫。
在《大話西游》 之前,孫悟空一直是一個沒有性別的角色,雖然很多人在心目中默認他是男性,但在 《西游記》 中,也許有妖精或人間女子喜歡唐僧、喜歡豬八戒,甚至還有想和沙和尚成親的,卻從未有人或者妖精喜歡過孫悟空。因為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佔主導地位的男性,尤其又是孫悟空這樣頂天立地的英雄人物,怎可能受到兒女之情的影響,甚或影響取經大業呢?
但是在 《大話西游》 中,孫悟空化身為山賊至尊寶,以為自己愛的是白晶晶,在白晶晶自殺后反復要穿越回白晶晶自殺前的半個小時阻止白晶晶自殺,卻又因月光寶盒的故障,穿越回500年前,並且與紫霞相愛而並不自知。最終為了救紫霞不得不戴上了緊箍咒,再也不能有一絲一毫的人間情欲,隻能跟隨唐僧西天取經。
《大話西游之月光寶盒》 最初上映時反響一般,票房不如預期,在香港市場可說是悄無聲息。直到兩三年之后才開始在大學校園裡流傳開來,並且有大量的解讀文章在網絡流傳,熱度一直延續至今。很多人在網絡上評論:“如果第一次看的時候哈哈大笑,說明很有幽默感,如果看第二次的時候還是哈哈大笑,說明根本沒看懂。到了看第三遍的時候往往會潸然淚下———既是為了至尊寶痛苦而又無奈的愛情,也是感動於紫霞仙子的痴情。”在至尊寶身上,很多人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想要拒絕世界加諸於自己身上的所謂‘重大責任,,但是卻在現實世界的逼迫下不得不為了守護心中的美好奮起戰斗。也許要放棄掉個人生活的快樂,也許要放棄內心情欲,而為了那個更加崇高的目標,我們毅然上路。這是崇高感的體驗,也是某種個人悲劇式的體驗。”
經典台詞:
1、(突然紫霞拔出寶劍抵在至尊寶的咽喉上。)
畫外音:當時那把劍離我的喉嚨隻有0.01公分,但是四分之一炷香之后,那把劍的女主人將會徹底地愛上我,因為我決定說一個謊話。雖然本人生平說過無數的謊話,但是這一個我認為是最完美的……
紫霞:你再往前半步我就把你給殺了!
至尊寶:你應該這麼做,我也應該死。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你的劍在我的咽喉上割下去吧! 不用再猶豫了! 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
2、紫霞仙子:那我們大家立刻開始這段感情吧!
3、紫霞仙子:我的意中人是個蓋世英雄,有一天他會踩著七色雲彩來娶我,我隻猜中了前頭,可是我卻猜不中這結局……
4、白晶晶:你把胡子剃光干什麼? 你不知不知道你少了胡子一點性格都沒有了……哎……文也不行武也不行,你不做山賊,你想做狀元啊?省省吧你! 改變什麼形象,好好的做你山賊這份很有前途的職業去吧!
5、至尊寶:長夜漫漫,無心睡眠。我以為隻有我睡不著覺,原來晶晶姑娘你也睡不著。
6、至尊寶:原來那個女孩子在我心裡面流下了一滴眼淚,我完全可以感受到她是多麼地傷心。
7、至尊寶:我一定是太想念晶晶了。
菩提:是啊,你昏倒的時候叫了晶晶這個名字九十八次。
至尊寶:晶晶是我娘子。
菩提:還有一個名字叫紫霞的你叫了七百八十四次!
至尊寶:啊?!
菩提:七百八十四次……這個紫霞一定欠你很多錢。
語文課文士動畫片:《猴子撈月》
經典“猴”:一群“傻”小猴子
在中國的文學作品中,“猴子”是常見的動物形象,更有不少以猴子為主人形象的民間童話、民謠等廣為傳唱。這其中的精品,收錄在各個版本的教科書中。
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裡就有 《猴子撈月》 《猴子種樹》 等課文。初中語文教材中也有名著導讀 《<西游記>:一個奇幻的神話世界》。
而在滬教版語文教材中,小猴子的活潑形象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材裡更是“常客”。小學一二年級語文教材中包含 《看馬戲》 《三隻猴子》《比尾巴》 《聰明的猴子》 以及 《跳水》 等文章。滬版語文教材預備年級《讀一本名著》 單元,要求學生閱讀《花果山擁立美猴王》 《孫悟空棒打白骨精》 以及 《火焰山寶扇滅火焰》3篇經典篇目。
在這些文學作品中,猴子通常以勇敢機智、聰明忠誠的形象出現,是學生文學啟蒙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經典。
在這些經典篇目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 《猴子撈月》。
一群猴子在林子裡玩耍,它們有的在樹上蹦蹦跳跳,有的在地上打打鬧鬧,好不快活。它們中的一隻小猴獨自跑到林子旁邊的一口井旁玩耍,它趴在井沿,往井裡邊一伸脖子,忽然大叫起來:“不得了啦,不得了啦! 月亮掉到井裡去了!”……
這個寓言故事典出於 《法苑珠林·愚戇篇·雜痴部》。因為作品知曉度高,1981年,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根據 《猴子撈月》 這一民間童話制作了同名動畫美術片,採用皮影的手法講述了一群貪心的猴子發現月亮想把它佔為己有,結果用了各種方式,最后都沒弄到月亮的故事。
皮影劇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在1981年創作的《猴子撈月》 成為了最得皮影精髓的動畫片,其風格完全取材於中國傳統剪紙技法,色彩明亮飽滿,人物動作細膩逼真,表情擬人效果非凡。
制作團隊曾表示,創作的這些作品,是希望終有一天要讓它們來証明:中國曾經存在過一門叫做“皮影戲”的藝術;待到“皮影戲”的藝術徹底銷聲匿跡后,能讓這些動畫片供我們瞻仰。
實驗室裡的猴子們
猴子不僅成為動畫片或者是各種兒童繪本裡的主角,也在人類的科學發展史上承擔了重要的角色。
如果說實驗用的小鼠和大鼠與人類的基因有100步的距離,那麼猴子與人類的差距隻有10步。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猴子成為動物實驗中最常見的非人類靈長類動物。他們不僅助科學家們完成了各類生物實驗,也助科學家們完成各種心理實驗,甚至因為一些猴子群體與人類家庭結構的相似,也被用來研究靈長類動物的家庭關系。
不論是去年剛剛攻克的MERS病毒的治療藥物,還是早前在艾滋病治療中產生重大突破的雞尾酒療法,都是通過靈長類動物實驗最終取得了突破。就在不久前,中科院的科學家還通過靈長類動物實驗,研究兒童幼時心理發展。
美國每年進口大約1.2萬至1.5萬隻恆河猴、獼猴、鬆鼠猴和梟面猴,用於進行動物實驗。恆河猴是靈長類實驗動物的代表,通過基因改造的實驗用恆河猴,在注入一種水母基因后,會發出怪誕的熒光。這種研究可能為了解人類遺傳疾病和亨丁頓舞蹈症等障礙提供線索。
猴子的近親———黑猩猩,也是實驗用動物的重要選擇。美國曾經選擇猴子和黑猩猩充當他們的動物宇航員。黑猩猩可能是最富爭議的實驗動物。截至2006年,美國靈長類中心共生活著1133隻黑猩猩。由於智商較高,這種靈長類動物被廣泛用於心理學研究。在艾滋病研究領域,它們的價值也是不可估量。“哈姆”就是最著名的“太空黑猩猩”之一。1961年 1月31日,在經過一年半的培訓之后,“哈姆”在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共在亞軌道飛行16分39秒,它在此次太空飛行中完成多項任務,証明人類宇航員也可以進行太空探索,完成更為復雜的任務。199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 《黑猩猩健康改善、飼養和保護法案》,政府撥款3000萬美元建立黑猩猩保護區,讓“退休”的大猩猩們有休息之處。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