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老師廢牛仔布"畫"肖像 指甲大布片為"顏料"

王小雷和他的作品。
王小雷的工作室裡又增添了一幅明星肖像作品。
王小雷在進行創作。
指甲大的布片為“顏料” 上萬塊碎片拼成畫作
破褲子中誕生藝術靈感
昨天,武漢晚報記者走進紡大南湖校區王小雷工作室。眼前是一個用破牛仔布打造的奇妙的藝術世界。牆上挂著2米多高的畫像,還有10多幅名人明星畫像,每張都惟妙惟肖,連邁克爾·杰克遜額前的那縷頭發都絲絲分明,而且全都是用指甲蓋大小的牛仔布拼接成的。除了裝飾畫,還有“穿”著破牛仔布“衣服”的椅子、收納盒,筆記本封面甚至小書簽等。
王小雷告訴記者,對廢舊布料的再利用有兩種辦法,一是做成拖把﹔另一種是回收布頭,打碎成纖維,再織成布。“第二種辦法對環境污染特別嚴重,2007年,我親眼在一個專門處理邊角余料的小鎮看到,一座青山一年時間就蓋滿白色纖維。”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嘗試一條廢棄布頭的升級改造之路。2008年王小雷自費到英國考察,與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的Pammi博士交流,了解英國在這方面的研究現狀,也更加深了他對廢舊布頭再利用升級再造研究的決心。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嘗試廢棄布頭的升級改造之路。一次,王小雷收拾屋子時發現衣櫃裡囤積了不少舊牛仔褲,他花了兩個小時,動手用廢牛仔褲拼成格子畫做了一個挎包。后來,到國外開會,他特地將這個包背出國門,得到不少稱贊。
“既然破牛仔可以做成包,為何不能做成畫呢?”王小雷冒出了個大膽的創意。破舊牛仔布的原材料不難獲得,而且牛仔布比較有立體感,容易做出造型。他決定著手嘗試“牛仔畫”。
萬片布頭拼成兩米高畫作
小的裝飾畫拼成功了,他開始嘗試大幅的創作。兩米多高的佛像、名人畫像慢慢在他手上顯現出來。他和一家著名的牛仔服裝企業合作,在店內設置廢舊牛仔回收箱。他和學生將稍新的牛仔褲清理出來,洗干淨后重新染整,捐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實在破得不成樣子的才拿來剪碎拼畫。
每條牛仔褲顏色不同,裁剪成大塊后得按不同的色階分類,每種色階差別很小,近看根本看不出差別。要拼出人物輪廓,要表現色彩層次,就得反復試驗。貼上去,退后遠遠觀察,不自然就摳下來再換,有一次拼范冰冰像,一個局部試了上百次才成功。
兩米多高的佛像是用1萬多片指甲蓋大小的牛仔布拼成的。完成這麼一幅作品,王小雷和他的研究生與本科生團隊用了半年多時間。
王小雷的妻子,服裝學院的副院長陶輝說,周末和寒暑假,她幾乎每天必給王小雷打兩三個電話:催吃飯和催睡覺。
“大年三十,他也跑到工作室去了,結果吃團圓飯時還不見人影。”抱怨歸抱怨,陶輝也是王小雷項目組的一份子,她理解丈夫的工作。
長時間聚精會神地貼畫,分辨各種顏色的細微差別,王小雷的眼睛總是紅紅的。除了眼睛,王小雷的左腿胯部也因長時間站立引發股骨頭發炎。
![]() |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