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教育>>滾動新聞

評論:拯救漢字更需“腳踏大地”

2014年04月04日11:13    來源:重慶日報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評論:拯救漢字更需“腳踏大地”

  第二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北京選拔賽近日舉行。決賽中,未被“顰蹙”、“米芾”這些生僻字難倒的中學生,卻折在了“按揭”、“轉氨?”等一些生活常用字上。(據《北京日報》)

  坦率地說,中學生信手就能拈來的生僻字,很多成年人可能連怎麼拼讀都不會。就沖這一點,也值得向孩子們致敬。不過,對孩子們“認識生僻字,不識常用字”的狀況,恐怕也需要去審視:究竟是學生為了應賽背字典,專攻生冷僻用詞導致?還是學生的日常語言學習出現了某種斷裂,學習離書本應試太近,卻離生活與傳統文化傳承太遠,讓語言學習難接地氣?

  “每個漢字都是一條路,帶領我們回到傳統文化的故鄉”,這是當代詩人流沙河說過的話。這其實也是在說,作為中華民族語言的載體,漢字並非一個個孤立的零件,而是具有生命力、承載了民族歷史記憶的文化符號。漢字之美,不僅在於這些文字的形態之美,更在於它的意蘊之美,每一筆一劃都有來源,每個字也都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漢字已經融入了我們民族的血液與氣質,成為我們認識過去、了解傳統,觸摸現在、展望未來的重要工具。

  這種情況下,學生進行語言學習,就應該順承漢字語言的文化脈絡,不是把漢字當成一種孤立與機械化記憶的文字,而更應該結合歷史、文化、當代生活等背景,去拉通貫穿文字所在的語境,去感受漢字的傳統文化之美、實際應用之美。

  現在,以“中國漢字聽寫大會”這樣的比賽為契機,我們通過漢字學習,重新感受到了語言文化的力量,盡力避免“提筆忘字”的漢字危機。這值得欣慰。但透過這樣的比賽,我們也必須看到“認識生僻字,不識常用字”這類語言學習中跑偏的問題。語言還是必須植根於腳踏的大地,才可能生根發芽,擁有代代傳承的魅力。

  (作者系本報評論員)

(來源:重慶日報)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使用其他賬號登錄: 新浪微博帳號登錄 QQ帳號登錄 人人帳號登錄 百度帳號登錄 豆瓣帳號登錄 天涯帳號登錄 淘寶帳號登錄 MSN帳號登錄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