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人民網>>教育>>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
【字號 大 中 小】 | 打印 | 留言 | 論壇 | 網摘 | 手機點評 | 糾錯 |
古代考生很辛苦
學生家長和教育人士這些年一直在呼吁為學生減負。其實,這一心願已喊了一千多年。古代的高考同樣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如現在家長陪考、送考一樣,古時父母也是很盡心的,那是孩子通往仕途的唯一通道。
在古代,學生光看書是不行的,得把四書五經這樣的經典給背出來、熟記於心,甚至某句話在某頁某行,都得一清二楚。古人高考還要毛筆字漂亮,但那是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學習多年的成績啊,比現代的學生要痛苦多了。
就明清規定而言,並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參加鄉試的,首選得通過小試,即俗稱的童子試,成為秀才后才有可能。秀才還要通過歲試、科試,才有資格參加鄉試,科試在鄉試之前舉行,可以看成是鄉試的預考。通過科試的秀才被允許參加古代的“高考”鄉試。如果科試沒有通過,則叫“落海”,落海者尚有一次補考的機會,稱為“考遺才”。
通過鄉試,成為舉人,便可以參加由禮部主持的會試了。因為會試的考場設在京城,故有“進京趕考”一說。通過會試的考生,稱為“貢士”,獲得參加最后、也是最高級考試廷試的資格。
古代就有封卷制度
現在高考規定有嚴格的封卷制度,每場考試一結束便彌封考卷,以防止考試閱卷出現人為弊端。實際上,這種封卷制度在古代“高考”就早已有之。
史籍記載,我國古代科舉封卷制度起始於宋朝。據《宋史選舉》說,宋太宗淳化年間,為“革考官窩私之弊”,採用監丞陳靖的建議,推行“糊名考校”法,科考時在試卷上糊住考生姓名、籍貫,決定錄取卷后再拆開彌封。
具體做法是:試卷都要糊住姓名,這叫“彌封”。方法是在試卷交上來后,先由彌封官將卷面折疊,封藏應試者的姓名,編上紅號﹔然后由謄錄人員將試卷用朱筆謄寫,稱為“朱卷”,將它送考官評閱。放榜的時候,按取中的“朱卷”紅號調取“黑卷”拆封,最后唱名寫榜。
同考官就是副主考,如果他中意哪份薦卷,會在卷上批一個“取”字——現代高考所謂“錄取”一詞,大概就是這樣來的。批了“取”字的卷子會被送給主考官,由主考官最后定奪考生的命運。如果主考官也中意,則會在試卷上批一個“中”字——“考中”的由來,應該源於此。
和今天一樣,歷朝歷代的閱卷時間都是有嚴格規定的,要求在一定時間內閱評完畢。以清代為例,閱卷時間規定是10天。這10天還包括之前彌封、謄錄、對讀的時間。其間的吃請又會用去不少時間,所以真正的閱卷時間相當緊張,不過三四天而已。因此,那時考官一般一天要評閱二十本試卷,多的三四十本。普通閱卷人員要閱的卷子就更多了,所以大都是超負荷工作。由此可見,在沒有現代電腦輔助閱卷的古代,閱卷人員根本沒有時間仔細閱讀每份試卷。
為了加快閱卷速度,按時完成朝廷規定的工作,閱卷人員也是想盡辦法,其中最主要的一個手段,就是看“第一印象”,也就是重點看考生的頭場卷子,此即古人所謂“止閱前場,又止閱書義”。
一般情況下,如果考生的頭場卷考得好,閱卷時得了“高分”——好評語,基本上榜便有戲了。可如果頭場考砸了,即便后兩場發揮再好可能也會名落孫山。所以那時的考生都特別看重頭場考試答題。
追溯起來,宋代的“糊名考校”法顯然當算是高考封卷制度的“始祖”了。
允許落榜生查卷
可以說,古代閱卷的主觀因素比現代要多,對考生的成績影響很大,有不少落榜生是被不負責任的閱卷人員誤了前程的。因此,有的責任心強的考官會抽查未考中的“落卷”,主考官也有權力調閱副主考官未“取”的薦卷進行復核。
此外,還有一條比較人性化的規定——允許落榜生查卷,這也是監督閱卷人員的一種好辦法。如果把優秀的卷子評差了,考生一旦上訪,麻煩就大了,責任人是要被朝廷治罪的。
閱卷期間,墨卷一直存放於外帘,由外收掌保管。等閱卷工作全部結束后,對照錄取的朱卷,調出原卷,查出考生的個人信息,填寫榜名。接下來就是錄取的放榜時間了。在放榜以后,將錄取的朱卷和墨卷重新套合,解送禮部(相當於今教育部)復查。
這個時候,落榜的考生便可以查卷了。一般在考試成績張榜公布后10天內,落榜考生都可以查看自己的試卷。落卷上會有考官的閱卷批語,一看就明白為何未被錄取,也算死個明白。
■高考組圖:
組圖:2013高考結束 見証最幸福的時刻
2013年高考結束:最期盼的瞬間
2013高考 看看考場周邊都有哪些人在忙碌
人大附中考點考生入場瞬間 信心滿滿
組圖:記錄2013高考中最漂亮的“你”
人大附中考點考生入場瞬間 燦爛微笑
高考現場:首日“戰役”結束(組圖)
明星高考奇葩事:楊冪總分第一趙薇丟准考証
人民網記者直擊2013年北京高考現場
盤點2012年高考:鏡頭裡的幾宗"最"
■2013高考試題匯總專題 ■各省區市成績公布時間及查分方式
語文試題 湖北 安徽 山東 廣東A B卷 北京 新課標Ⅰ 湖南清晰版 重慶 湖北 新課標Ⅱ 更多>>
數學試題 北京文 理 湖北理 廣東理A 文科A 安徽文 理 山東理 新課標Ⅰ理 新課標Ⅱ理 江西文 四川理 文 江西理 文 江蘇 湖南文 更多>>
文科綜合 浙江 廣東 安徽卷 湖南清晰版 江西 重慶 更多>>
理科綜合 浙江 廣東 安徽 北京 重慶卷 陝西 湖南 更多>>
英語試題 安徽 新課標Ⅱ 陝西 四川 新課標Ⅰ 湖南 廣東A 山東 更多>>
北京數學文 語文 山東數學理 陝西英語 語文湖南英語 重慶語文 遼寧理綜 更多省份>>
■各省市高考作文題 同題征文活動
■各科高考試題點評:
·一張試卷考出五種能力 專家詳解高考語文命題之變
·評安徽語文考卷:總體偏難“不畏浮雲遮望眼”
·2012高考語文,考的是思維而非記憶 更多>>
■2013各地高考作文點評
·於丹:2013年高考作文緊扣社會現象 很有時效性
·人大附中特級教師評2013年部分省高考作文題
·北京高考作文出自楊振寧與莫言的對話 更多>>
相關專題 |
· 高考頻道_教育頻道_人民網_權威全面報道高考 |
新聞排行 | 重點推薦 |
視頻新聞 | 更多>>> |
|
重點推薦 |
高考資訊 備考輔導 院校報考 互動交流 |
高考最新動態高考視點高考政策各地動態新聞人物家長必讀 高考大綱語文數學外語物化生歷地政文綜理綜作文作文素材庫滿分優秀作文 高校招辦訪談招生動態高校信息庫院校信息專業動態模擬填報系統志願填報技巧 在線做題估分高考論壇高考博客圈討論區考試經驗交流試卷上傳試卷下載許願送祝福 |
歡迎教育機構、媒體、高校、出版單位聯系合作! 電話:65367973 信箱:jypd@people.cn |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考生服務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00008號 |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中國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自律公約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3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