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在世界舞台展现中国青年担当

环球时报记者 白云怡 林小艺 赵觉珵
2025年04月29日08:4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聚光灯下,红毯之上,身着汉服、怀抱古筝的中国女孩彭静旋在第七十七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吸引了无数目光。她身姿轻盈,神情自若,一曲《木兰》在掌声与注目中悠然响起,思乡柔情在指间流淌。

  近年来,拥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的中国青年正携手全球青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扮演越来越主动、越来越丰富的角色,成为中国智慧、中国担当的鲜活表达。

  95后赴法留学生彭静旋来自湖南怀化。她带着古筝第一次出现在法国街头是2018年。当时,穿着汉服的她时而奏起《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中国传统曲目,时而弹起《See You Again》等西方歌曲的“古筝版”,“耳熟又陌生”的音乐体验,引发许多路人的共鸣与掌声。

  一次次被点赞、鼓励,彭静旋对自己的表演越来越有底气。“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话,是要身体力行,把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好、展示好。”她说,文化的传播也不是凭空发生的,需要更多人主动作为,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人了解中国。

  在意大利罗马的国际农业发展基金总部,中国青年陈泽雨正与团队紧锣密鼓地敲定一个农业研究项目设计。该项目致力于保护本土作物品种,提升非洲国家的粮食安全韧性。作为团队中唯一熟悉中非发展合作的成员,这位来自深圳的Z世代青年正助力不同文明、不同发展路径间的交流合作。

  2022年,陈泽雨赴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深造,在那里,他了解到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不少人还面临极度饥饿。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研究如何才能帮助他们。

  2023年,陈泽雨来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巴黎总部实习。在这里,他参与开发的西非粮食安全交互地图为多国农业部门更好决策提供了参考。后来,他又先后前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等国际平台实习工作,探索中国经验如何与非洲实际深度融合。

  在这些实践经历中,陈泽雨敏锐地捕捉到中西援助理念的差异,“中国的技术援助注重对受助方粮食产量提升等硬核指标的考核和评估,这是‘授人以渔’。”

  陈泽雨的亲身实践是中国作为赋能型大国的一个缩影。中国将发展置于国际议程中心位置,契合有关国家发展需求,将提升其自主发展能力作为合作重点,推动当地民生经济改善。

  联合国可持续农业机械化中心是设立在中国的联合国官方机构。这家机构成为95后秦谦进入联合国系统的第一站,他在这里主要负责亚太地区农机检测标准的制定。

  “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我大部分时间都在田里与不同农机打交道。”秦谦说,他还参与举办了一系列面向亚洲其他国家的农业类培训,切实了解到中国在全球发展议题上的重要角色与独特贡献。

  凭借在联合国系统的工作经历与国际法的专业背景,秦谦自2022年开始在互联网社交平台发布视频,尝试以更加平实、有趣的方式介绍联合国以及中国在全球治理中承担的角色、开展的工作,收获了数百万订阅者和上亿次的播放量。其中,超过一半的视频观众是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

  在秦谦看来,中国青年对联合国的关注源于他们对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期待。随着中国在世界舞台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扎根华夏、走向世界的中国青年必将以自信的姿态、合作的理念、切实的行动,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29日 19 版)

(责编:李昉、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