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访谈——

管培俊: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 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人才

李依环、孙竞、实习生曹子味
2025年04月26日11:39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2025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人民网教育频道联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共同开展策划,推出“建设教育强国”系列访谈栏目,邀请学会系统院士、科学家、高等教育领域专家学者畅谈思考体会、凝聚发展共识。

“近期,以Deepseek为代表人工智能的‘井喷式’发展态势,进一步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才自主培养,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尤为紧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第十次会议举办期间,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驻会副会长管培俊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谈到。

管培俊表示,今天,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数量规模,而是结构与质量。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调整优化高校区域布局、学科结构、专业设置,建立健全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一流大学和优势一流学科建设。

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

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更是时代赋予高等教育的历史使命和紧迫要求。”管培俊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心任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理直气壮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对于如何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他认为,首先是坚持正确办学方向,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三是立足自立自主,培养优秀拔尖创新人才。

“教育的三大属性首先是政治属性。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也是通过教育实现强国目标的根本遵循。”管培俊表示,新时代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最显著的特征,首先就是以思想引领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要紧扣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目标,深化高校育人模式改革,完善和落实立德树人机制,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

管培俊谈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系统集成的战略布局,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了大家对教育的地位与职能作用的认知。高等教育要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全面发挥教育对中国式现代化的支撑引领作用,必须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任务,培养中国式现代化所需要的人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本质内涵是创新,核心关键是创新,核心动力在创新。管培俊进一步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国家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高校要把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创新,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加快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优化高等教育布局

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下称《纲要》)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在管培俊看来,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优化教育布局和结构”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先行先试”的重要方面。

管培俊表示,高等教育的结构性问题,首先是资源配置的结构性矛盾,要调整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促进高等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具体来说,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同时,要发挥高校集群的集聚溢出效应,带动建强中西部高等教育,深化东中西部高校对口支援。同时,借助制度优势和供给等政策工具,改革教育资源配置模式、调整区域布局结构,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学科专业是高等教育体系的核心支柱,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管培俊表示,要加快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的步伐,大力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科研创新贡献率,实现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相互促进。

他同时谈到,“大科学”时代是一个“融合”的时代,要打破传统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建构21世纪大学发展的新路径、新形态。要全力推进两种融合,即对内学科交叉融合,打破学科壁垒;对外产教融合,主动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

“大学里总会有重点学科和一般学科、核心学科和支撑学科、优势学科和普通学科之分。要在各种“综合评价”中有清醒认知,在‘八面来风’中保持发展定力,紧扣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学校实际,将有限的特别是优质资源向学校发展的重点、优先、关键领域和岗位倾斜。”管培俊建议。

加强新型高端智库建设

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须建立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管培俊谈到。

对于教育强国建设新征程中,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如何更好发挥作用,管培俊表示,学会要进一步聚焦服务国家战略,更好地发挥学术社团的功能优势,更多地做出高端教育智库的贡献,更好地发挥国际合作交流平台的作用,并努力培育成为承接政府部门转移和委托职能的专业机构,为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他认为,学会应立足服务教育全局发挥功能优势,强化新型高端教育智库体系建设,发挥“三个桥梁纽带作用”,即通过学术研究与成果转化、建言献策,在学术界和决策部门之间,在政府、学校与公众之间,现实与未来之间起到桥梁纽带作用。

管培俊进一步表示,要发挥大学学科优势和多学科综合的优势,积极推动科教融合、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院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国别研究、重大现实问题研究等方面联合攻关,产出具有重大价值的智库成果。

“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办会方针。有教育自信,还要有世界眼光,发挥学会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智库外交、国际交流合作。同时,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学习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经验,在服务教育强国战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程中做出学会的贡献。”管培俊说。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