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李雪梅:
在意大利从事华文教育30余年

不久前,意大利帕多瓦大学伽利略礼堂迎来了“帕多瓦杰出人士”颁奖典礼。李雪梅是近30年来首位获奖华人。帕多瓦市市长焦尔达尼出席颁奖仪式,称赞李雪梅为“文化交流的桥梁,教育创新的典范”。
1983年,李雪梅从辽宁师范学院(今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国内从事了多年的语文教学工作。1992年,她带着4岁的女儿到意大利与正在帕多瓦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丈夫团聚。
1995年,威尼斯大学招聘中文教师,经一位教授的举荐,李雪梅参加考试最终被正式聘用。入职威尼斯大学后,李雪梅和同事拉菲伦萨教授一起在威尼斯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创建翻译系,两人开始教授中文、汉语语法和翻译。
在随后的教学工作中,李雪梅一边“带老师”,一边“带学生”。她回忆说:“那时一下课,总有老师在门口等我,交流语法及教学中其他难点问题。课间休息10分钟,连口水都顾不上喝,大家学中文的热情非常高。”
在威尼斯大学教书期间,李雪梅编写了《你好,中国》系列教材,这些教材除了在本校使用,还被多所意大利高校采用。在威尼斯大学19年的教学生涯中,李雪梅逐步成长为威尼斯大学翻译系中文教师的负责人。此后,她先后受邀担任摩德纳大学和的里雅斯特大学的特聘教授,同时还受聘于帕多瓦大学,为硕士研究生教授中文语言与中国文化。李雪梅说,在这些意大利大学教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中文、热爱中国文化的意大利学生,确实有成就感。
除了大学的工作,李雪梅业余时间还义务帮助当地华侨华人朋友的孩子们学习中文。2001年,在当地华商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与帮助下,李雪梅创办了意大利金龙学校。经过多年努力,金龙学校逐渐发展成为威尼托大区最大的华文学校,先后建立了7所分校。
“创办一所正规的、专业化的学校,一直是我的梦想。”李雪梅说,她想在金龙学校的基础上转型升级,创办一所正规的学历制学校。她的想法得到了一些志同道合朋友的支持,最终确定在意大利教育文化名城帕多瓦市创办一所国际学校。为了能够一心一意办好学校,李雪梅辞去了所有大学的教职工作。
2013年9月,中意国际学校正式开学,李雪梅担任校长。她告诉记者,中意国际学校到目前为止仍然是意大利乃至欧洲唯一一所由华人创办、纳入当地教育体制的三语寄宿学校。
学校的管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包括学校资质的审核、教学工作的推进、教师资质和工资待遇、学校设施的维护以及缴纳税收等问题。李雪梅感慨:“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严格遵循意大利的法律和要求,创办了一所正规学校,十几年来,走到今天确实不易。”
李雪梅介绍,学校目前形成了包括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在内的完整基础教育体系,并成为帕瓦多省18所重点中小学之一,学生组成也由最初的单一华裔学生,发展到如今意大利学生和其他外籍学生占比达40%。
学校成立后,李雪梅更加致力于意中教育、文化交流,组织威尼托大区的校长和师生以及中意国际学校的学生和家长到中国访问,让他们了解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到中国访问,很多人刷新了认知,爱上了中国,喜欢上了中国文化。”李雪梅说。
对于获得“帕多瓦杰出人士”称号,李雪梅说,这是对她和中意国际学校“这座桥梁”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赞扬,也是鼓励和期许。“意大利是马可·波罗的故乡,他是开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先行者,我们学校一定会不断涌现出新时代的马可·波罗。”李雪梅对此信心满满。
回顾自己在意大利从事华文教育30多年的历程,李雪梅说,她走出了一条布满荆棘而又铺满鲜花的道路。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一是源于自己对华人教育的“痴心”,二是来自丈夫的支持和陪伴,“在华文教育这条路上我们并肩前行”。
(来源:中国侨网 记者韩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