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学院:锚定应用导向 多方协同育人
图为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开展“班主任面对面”系列活动。 受访单位供图
日前,江苏省宣布将聚焦国家和江苏急需紧缺领域,启动专业特色学院建设,从而积极引导高校更好服务国家和江苏重大战略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培养大批高水平、专门化人才。
近年来,全国多地部署建设特色学院。此前,山东省教育厅公示了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名单,确定61个山东省专业特色学院;四川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提出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建设特色学院已然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聚焦重点领域
特色学院是高等学校通过创新组织模式,采取灵活多样的体制机制,搭建的特色突出的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它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社会需求,培养符合重大产业发展方向、特定行业紧缺急需的卓越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撑。
高校特色学院还可细分为专业特色学院、行业特色学院等几种类型。《四川省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指出,专业特色学院包括但不限于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等;行业特色学院包括但不限于林草学院、无人机学院、应急管理学院、互联网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高耀认为,与传统二级学院相比,高校特色学院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目标定位、培养模式和评价导向三个维度上。
从目标定位来看,传统二级学院以传统学科为基础,覆盖通用学术领域,目标较为宽泛,具有综合性。而特色学院则更加聚焦高校重点发展领域,以服务国家或区域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或跨学科特点。
“在培养模式方面,传统二级学院的人才培养以单一学科或相关学科群为主,强调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高耀介绍,特色学院的人才培养更倾向于依托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比较优势,形成独特的知识体系和应用导向。
而在评价导向上,传统二级学院更强调学术成果、论文发表和学科排名等传统指标。特色学院则更关注实际应用成果、社会影响力和行业认可度等新指标。
“总体而言,特色学院的建设更具有针对性和灵活性,能够快速响应社会需求和行业变化。”高耀说。
服务社会需求
目前,各地高校纷纷开展特色学院建设工作,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促进行业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以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例,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30余人,是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人工智能学院之一。该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杨洁介绍,学院注重理工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产出的科研成果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深时数字地球等重大活动和工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该学院充分发挥多学科交叉优势,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深入合作,如与学校所在的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签署共建人工智能产业高地合作备忘录,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这些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不仅提升了学院的科研影响力,也为相关行业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杨洁说。
除了人工智能学院这样的热门特色学院,还有一些高校结合自身专业及区域优势,建设了具有创新意义的特色学院。
在第四届八达岭低空安全发展大会上,北方工业大学无人机学院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国内第一个以无人机学院命名的二级学院。该学院将深度融入和服务首都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科研高地,助力北京延庆打造低空无人驾驶航空示范区。无人机学院的成立,不仅是北方工业大学在无人机领域教育和研究方面的重大突破,也为我国低空安全和低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无独有偶,2024年12月,我国首个人工影响天气学院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成立。该学院以增强人工影响天气领域科技支撑和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为目标,将为我国气象防灾减灾、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支撑。该学院将全面构建“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人工影响天气领域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进一步巩固和发挥人工影响天气在应对气候变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生态环境等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保障办学质量
记者注意到,在《四川省特色学院建设管理办法》中,专设有“质量监测”一章,明确建立特色学院年度进展报告制度。省级特色学院建设高校每年需向教育厅和有关部门提交年度(学年)进展报告,全面总结模式改革、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支持保障等情况。
除了统一的监测标准,许多高校特色学院还自主出台了相关规定,以持续保障特色学院的办学质量。
杨洁介绍,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通过制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办法》,明确教学质量监控的机构组成与职责、基本内容等,以此确保专业、课程、教材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目标;通过教学技能辅导等方式,帮助新教师适应岗位等。
当前,多数高校特色学院建设仍处于探索阶段。为持续提升特色学院建设水平,杨洁表示,该学院将以高新课程和学科前沿课程建设为标志,整体推进各专业课程体系的更新改造,打造全方位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体系。学院还将依托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平台,加强实践教学,改善实践条件,同时加强产教融合,与校外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建设具有信息科技特色的高质量校外实践基地。
高耀认为,未来,高校特色学院可以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机制,突出以实践和应用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构建系统化、模块化、前沿性课程体系,开发特色课程,并组建特色重点实验室或技术中心,以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攻关。(记者 沈 唯)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