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文圣常:耕海踏浪 丹心报国

2025年01月03日08:36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文圣常:耕海踏浪 丹心报国

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文圣常(左)与冯士筰围绕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研讨。

图为20世纪90年代初,文圣常(左)与冯士筰围绕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研讨。

“浩海求索,立言济世”是著名物理海洋学家、我国海浪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题写的院训。这8个字也是他耕海踏浪、丹心报国的真实写照。

1946年,在赴美国进修的航船上,文圣常发现自己乘坐的上万吨轮船在海浪的作用下像一片树叶一样摇摆。他灵光一闪,能否把海浪的能量收集起来加以利用呢?从那时起,他的研究方向从机械工程转向了海浪研究。为了寻找一个理想的研究海浪的场所,他先后辗转于西南工业专科学校、湖南大学、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任教。直至1953年,在我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赫崇本教授的邀请下,他抵达青岛,进入当时刚刚成立的山东大学(今中国海洋大学前身)海洋学系,从此开启了搏浪弄潮、勇攀高峰的科研之路。

20世纪60年代,文圣常提出了“普遍风浪谱及其应用”,并在涌浪研究中提出了“涌浪谱”的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期,文圣常参与了近岸工程设计技术标准制定工作,他所提出的海浪计算方法被列入交通部《港口工程技术规范》第二篇《水文》的第一册《海港水文》中。这项工作结束了我国在港口建设的有关规范中长期依赖苏联和美国规范的历史。1985年,该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针对海浪研究专业书籍匮乏的局面,1962年,文圣常创作的世界上第一本海浪理论专著《海浪原理》出版;1984年,他与同事余宙文编著的《海浪理论与计算原理》出版,赢得了“世界五大海浪专著有其二”的美誉。日本著名海洋学家鸟羽良明教授称赞他的研究成果是“东方思想体系的结晶”。

1986年,文圣常领衔承担了“七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的重中之重——“海浪数值预报方法研究”。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在没有大型计算机的情况下,他带领团队,历经“七五”“八五”科技攻关,最终提出了“新型混合型海浪数值模式”,相关成果应用于国家海浪预报,为防灾减灾作出了重大贡献。

【传承·分享】

文先生对“七五”科技攻关的贡献,也惠及了我们对风暴潮的研究。风暴潮研究像海浪研究一样,归根结底要做出数值预报并实现其业务化。我们早已建立了风暴潮动力—数值预报模型,并做过一些数值模拟和试验,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感谢先生在其主持的课题中,安排了风暴潮数值预报专题,从而使风暴潮研究,得以最终实现数值预报及业务化。

连续15年的科技攻关,使我国的海洋环境数值预报水平可以与世界接轨。在取得了丰硕成果的同时,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国家海洋预报事业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我本人有幸同先生共事60多年,更是把先生的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奉为至宝。先生是我终身学习的榜样!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冯士筰

2021年秋,在文圣常院士百岁华诞之际,学校举办了“耕海踏浪谱华章——中国科学院院士文圣常成就展”,我有幸作为讲解员为师生讲解文院士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在一次次讲解中,我被文院士的家国情怀、治学精神、高尚品德与执着追求深深打动。当时正读大二的我,决心要学习文院士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赤子情怀,浩海求索、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崇德守朴的高尚品格。海洋科学知识艰深晦涩,面对课程考核的挑战和科研项目的困难,文院士的事迹不断给予我力量,激励我在海洋科学领域持续探索钻研。时光飞逝,如今我已从中国海洋大学毕业,被保送至上海交通大学继续深造,我将始终以文院士为榜样,逐梦蔚蓝,向海图强。

——中国海洋大学“耕海”学风涵养工作室成员、崇本学院2020级学生郝宽

(图文由中国海洋大学“耕海”学风涵养工作室提供)

(责编:郝孟佳、李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