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厦门大学:在大自然中锤炼科学精神

2023年08月30日08:14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厦门大学:  在大自然中锤炼科学精神

炎天暑月,坐落于福建省西南崇山峻岭间的南靖县和溪镇,用一年里最盛情的阳光,“款待”又一季如约而至的厦门大学师生。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厦门大学生物系的学生每年夏天都会奔赴和溪镇,以大自然为课堂,研习一门名为“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必修课。70年来,他们跋山涉水、求索自然,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青春描绘绿水青山,不断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

以自然为师

“全副武装”穿上长袖,背上背包,带上干粮,81位参加2023年“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的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开启了暑期雨林调查,他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和溪镇乐土村六斗山上的一片南亚热带雨林——乐土雨林。

每天徒步翻山越岭10余公里,入雨林、攀高树、涉浅滩,被烈日炙烤、被暴雨突袭、被蚊虫叮咬……参加野外实习的厦门大学师生需要忍受艰苦的条件,但这些阻挡不住他们走进这个天然实验室的步伐。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生贾宇园跟着老师一路学习、一路探索,她说:“我们带着好奇心出发,观察自然,看到现象并尝试解释现象,这一过程让我们学习了重要的科学研究范式。”

在野外实习中,青年学生先后开展了不同林型的蛾类物种多样性比较、不同生长状态的植物丛枝菌根真菌侵染率差异探究等生物多样性相关课题研究;通过对和溪地区几种植物农药杀虫功效的探究学习,采集夹竹桃制备环保无污染的生物农药,为和溪镇橙带蓝尺蛾虫害频发的难题提供解决方案;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为景区游览者、当地小学生开展科普讲解。

“没有哪门课像‘生物学野外实习’这样,让你敞开心扉、拥抱自然,让你惊叹于生命原来如此美丽!”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侯学良说,开课70年来,“生物学野外实习”一直是深受学生追捧的一门课程。课程通过观察、触摸、记录,让学生们领悟自然、解读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生物学野外实习”课程,厦门大学师生走进雨林、研究雨林,迄今已发表论文27篇、出版教学专著2部、采集植物标本5000多号,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他们之中就有厦门大学第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红树林之父”林鹏等著名生态学家。他们为生态保护倾注毕生心血,激励一代代师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促学科发展

一直以来,厦门大学的野外实习课程不断呼应时代需求,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对野外实习课程内容进行“升级”,在植物学、动物学、生态学等传统教学内容基础上,新增了植物生理学、生态环境与人文关系调查等7项教学模块。

为培养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该学院积极探索实践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课程理念,跨学科、跨专业组建教学指导团队,在野外实习过程中,联合体育教学部开设攀树、野外生存等户外体育课程,使学生习得运动技能,增强勇气和意志力;联合创意与创新学院师生对采集的标本进行美化设计,使学生感受科学与艺术融合之美。

在教育数字化时代背景下,厦门大学建设的生物学课程野外实习虚拟教研室获批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实现优势数字资源库的共建共享,推动生物学科高质量发展,培养生态环境保护人才。

从鹭江之滨到和溪之畔,一代代厦门大学师生辗转奔波、深入雨林。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但他们对科研的热忱不变,对自然的热爱不变,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也不变。截至目前,厦门大学已有3000多名师生走进乐土雨林,在野外实习中锤炼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书写实践育人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绿色答卷。

(通讯员 叶秀蓉 林波岑 记者 符晓波)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