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举办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

2023年05月19日19:04 | 来源:人民网-教育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5月19日电 日前,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召开首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

“搭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学术交流发布平台是我们的使命担当,未来我们将继续打造长期的学术品牌,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持续贡献智慧和力量。”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表示,中国人民大学希望通过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会等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发布平台,呈现中国一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和成果,为世界奉献社会发展的中国智慧、中国理论、中国方案。

林尚立还提出,希望高校、科研机构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团结奋斗,多创造新的成果、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同时做好传播,与广大媒体平台展开深入合作,共同讲好“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的故事”,让一系列高品位、有内涵的学术成果产生更广泛的影响。

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发布“新结构经济学”成果。王勇介绍,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正依托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将结构内生差异视角引进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各个子领域,以教材建设推进学科建设。同时,研究院还基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经验,开辟了发展融资等主流经济学忽视的研究领域。

“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不断强化有组织科研和重大科研攻关,努力为我国的区域国别学研究,尤其是亚太区域合作问题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发挥建设性作用。”南开大学APEC研究中心主任刘晨阳介绍,“十三五”以来,中心围绕亚太区域合作在我国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开放型世界经济、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打造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等方面发挥的多元作用开展了深入研究。

“‘国家发展动力’是确保国家存续、促进国家发展、增强国家实力的推动力量,分为存续性动力和驱动性动力两大类。”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教授王帆介绍,存续性动力包含持续力和活跃力,驱动性动力包含生产力、发展力和创新力,由此可以将国家划分为“生产驱动型”国家、“发展驱动型”国家以及“创新驱动型”国家三种类型。“五个力动态变化、相互影响,形成‘国家发展动力链’,其和谐程度和运转效率是影响一国发展稳健程度与速度的重要因素。各国均可以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并不存在唯一的最优动力链。”

“《国际公法学》(第三版)是构建中国自主国际法知识体系的基础,《国际私法学》是实现国际私法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国际经济法学》(第二版)是融通国际与国内经济法律制度的代表性成果。”武汉大学国际法研究所所长肖永平发布“国际法知识体系”成果,肖永平介绍,三本教材阐释了中国国际法的立场与主张,运用系统思维构建国际上独树一帜的国际法知识体系,为建设国际法学一级学科、发展更具国际影响力和科学自洽的国际法学二级学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论稿》一书适应了一级学科建设要求,有助于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集成角度,推动中共党史党建学高质量发展,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有益尝试。”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党建学院院长杨凤城表示,学院发挥新型研究平台作用,组织高校、党校、社科院和有关实务部门的专家学者,围绕一级学科建设基本问题,助力学科发展和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社长李永强发布了《中共党史人物传》成果。他介绍,《中共党史人物传》是中共党史党建学科建设的代表性成果,收载了1000余位党史人物传记,总计2500余万字,共89卷。“该丛书严格按照党的历史决议和历史人物传记体例要求撰写,是中共党史人物传记的里程碑式原创著作和中共党史研究领域的重要成果,填补了我国现代史人物研究方面的空白,丰富了中共党史的内容,既是不可多得的史料丛书,也是一套完整的爱国主义教材。”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院长郑新业发布“中国发展学”成果。“一是归纳总结‘中国故事’,形成灵活、可持续、可复制的政策工具库,既为脱贫地区迈向乡村振兴之路和可持续发展道路服务,也为广大发展中国家减贫提供中国方案;二是从脱贫攻坚的鲜活案例中提炼理论规律,为建设中国发展学体系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郑新业表示,中国人民大学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史访谈”等实践项目,总结凝练中国的脱贫、发展经验,支撑中国发展学、减贫学、边疆学等若干新学科增长点。(孙竞、实习生余睿婕)

(责编:郝孟佳、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