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双减”之后,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

2023年05月10日08:32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双减”之后,科学教育如何做加法

“双减”后,科学教育火了,编程培训、科学思维课、建模竞赛等成为热门之选。北京理工大学材料学院教授钟海政和同事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为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开设科学史教育课程,组建大学生科普俱乐部。

此次尝试源于钟海政在育人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当我们开展原创性较高的课题时,发现有些考试成绩第一的学生,因为已经习惯‘优秀’,所以很难接受项目开展过程中的持续失败,而不怕失败,勇于探索又是创新的必备品质。”钟海政认为,不能到大学或者研究生阶段才开始培养创新精神,需要在中小学开展沉浸式的科学史教育,用科学家敢于挑战、不怕失败的精神鼓舞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在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背景下,科学教育就是架设教育、科技、人才的天然桥梁,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中国科学院科学战略咨询研究院学部科普与教育研究支撑中心主任周建中说。

“但做加法不是简单融合。”日前,在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的主题为“开展科学教育,提升科学素养”的座谈会上,与会专家达成这样的共识。

加法不是量的叠加

“科学教育做加法,显然不是知识层面简单的量的积累和附载,而是科学教育和学科教育相互促进。加法加得好,可能会变成乘法,取得突破性的效益;如果加得不好,1+1最多等于1.5。”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白欣觉得现在社会上存在一种误解,认为课堂学习知识,课后再学习一些信息技术,就是做加法了,“但这样可能忽略了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培养。”白欣表示。

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院长郑永和也有同感,他认为,科学不仅仅是知识体系,也是认知世界动态变化的思维方式。科学教育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不仅是学习知识体系,还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那些能让孩子在科学道路行稳致远的基本品质和关键能力,如严谨、自制力等。

在意识到这些问题后,钟海政和同事们给本科一二年级学生开设《材料科学发展史》《材料技术创业史》等课程,同时他与航天科技集团研究员杨芳合作,尝试在北京海淀区中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史课程建设。

“科学史绝对不是简单背诵概念,它也是一种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文化和科学方法的高阶思维的训练。”白欣说。

好奇心更需要呵护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员李秀菊说:“有种指向产品的创造性想象,这些创意的产生不是无源之水,要给孩子提供合适的机会,让他们从零星的想法到产生一个好的架构,这个过程需要扎实有效的训练和良好的环境培养。”

“有些家长对孩子很关心,但实际关心的是成绩,忽视了他们的成长,但成长比成绩和成功更重要。”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认为,家长应该做孩子创新力保护的第一责任人。学校也要做好孩子创新力的保护工作,比如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他们提出好玩的问题应该得到老师的正向鼓励。否则,将带来负面影响,把创新火苗浇灭。更麻烦的是,如果孩子小时候被压抑,负面的心理影响会在以后的人生历程中不断“反刍”。

秦春华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感受到部分学生的想象力有下降趋势。比如,做一些相关测试时,部分学生只专注有确定答案的东西,愿意回答听过、见过、学过、有把握的问题,不敢去猜想。

“小学生好奇心特别强,为什么到了初高中好奇心就衰减、萎缩了?”北京市十一学校龙樾实验中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院长胡志丹说,“给孩子做更多的练习、训练,可能就把小幼苗烧死。我们愿意施加更多肥料,厚植土壤。”胡志丹介绍,学校把所有实验器材完全开放,把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资源放在学生触手可及的地方。“让孩子们感受到科学是有温度的,他们玩来玩去,可能就会玩出一些名堂。”

做好加法需要大协同

郑永和呼吁,除了学校,应该动用各种各样的社会资源,包括企业、科技场馆、高校,让学生来理解目前学习和现实世界的联系,让他们知道学了有什么用,去激发他们学习的真正动力。他还建议,要加强跨学科的科学课体系建设,并且加大对科学教育研究的支持力度。

“要加强政府、教育系统、研究机构,包括科协、企业、场馆等多主体的协同。通过建立一些协调组织和联盟,来形成相互促进、支持的体系,同时要明确政府、学校、科研机构等的不同主体责任。”周建中指出,应该制定面向国家未来发展的科学教育发展战略规划,强调制度性支持,从战略性、前瞻性和可行性层面,构建科学教育多元投入保障机制。

5月中旬,北京海淀教育科学研究院将与海淀区气象局签署气象科学教育战略合作协议,走好利用社会资源整合第一步。4月28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在北京市科协的指导下成立了科协组织,今后,将通过开放校园科技资源、加强数字化传播、组织社区科普活动等形式加强科学普及。

作为九三学社海淀区委副主委、海淀区人大代表,杨芳在钟海政教授调研课题的基础上,呼吁北京市海淀区率先在中小学阶段开展科学史课程建设研究。她同时建议,可以用高科技产品服务小学科学教育,比如利用丰富的遥感卫星影像产品,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我们应该积极回应教育界诉求,如开放展厅、实验室、厂房等,参与到孩子们的科学教育中来。”杨芳说。

(记者 陈 磊)

(责编:郝孟佳、孙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