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奋斗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早在建校之初,就肩负起“开发西北、兴学兴农”的使命,在88年的办学实践中,一代代师生扎根西部、艰苦创业、追求卓越,推动陕西杨凌成为世界闻名的“农科城”,用实际行动服务国家、造福民生、惠及“三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我国高等农林教育大有可为。站在新起点、迈上新征程,我们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和遵循,坚持“四个服务”和“四个面向”,努力打造旱区农业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助力乡村振兴的实际贡献,在履行强农兴农使命的探索实践中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接续奋斗。
一是深入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们要把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践行“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二十字”总要求和“五个振兴”基本路径,以科技人才助力乡村产业兴旺,以增绿(固碳)优势学科服务乡村生态宜居,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乡风文明,以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共同富裕。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服务“三农”是国家赋予农林高校的崇高使命,深刻认识到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实现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强大动力。要进一步将“书记帮镇助力团”“专家教授助力团”“研究生助力团”及“优秀人才先锋服务队”组成的“三团一队”学校特色帮扶模式,转换升级为接续助力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全面增强学校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能力。通过学校科研优势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发挥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智库平台作用、全面升级农业科技推广“西农模式”、破解制约乡村发展瓶颈问题、打造整县(乡、村)域乡村振兴示范样板等,建成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标杆。
二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将更多卓越人才输送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战场。
学校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把培养知农爱农卓越农林人才放在办学治校的核心位置。扎实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增强师生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打造具有农林特色的课程思政。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重要论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要促进涉农专业升级,加快乡村振兴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着力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融合背景的乡村振兴人才,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在“三农”事业中“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优秀人才。结合开展“大国三农”通识教育和“大美秦岭”“九曲黄河”生态文明教育,切实强化学生爱党报国的使命感,引导更多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三是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把学校工作主动融入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我们将聚焦粮食安全、生态文明、乡村振兴、人类健康等重大战略需求,大力加强“强农”“增绿(固碳)”“兴乡”“领康”等学科体系建设。加强基础研究,打造更多创新团队,提升承担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的能力,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依托学校五大优势学科群和未来农业研究院,强化协同攻关,积极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着力解决制约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的“卡脖子”难题,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深入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交流,充分发挥“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作用,不断提升学校在丝路沿线涉农领域的贡献力和影响力。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回望学校历史,就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的奋斗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我们要自觉听党话、跟党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师生深刻领悟“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把党的领导贯穿学校管党治党、办学治校全过程,主动围绕新时代涉农高校强农兴农使命担当,在深度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和推进区域发展中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农业大学,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李兴旺,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