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浙大“80后”王明华:退而不休、发光发热

2021年07月19日08:41 | 来源:中国青年报
小字号
原标题:浙大“80后”王明华:退而不休、发光发热

王明华教授

今年1月,浙江大学“在鲜红的党旗下”王明华研究生党建工作室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浙江大学退休教授王明华将自己珍藏的一艘红船模型郑重地送给了工作室。他说,希望工作室的同学们能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理想,不怕困难、勇往直前,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这位耄耋之年的浙江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浙江大学求是宣讲团团员。作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烈士的长孙,他的家族故事与人生经历,都与党的百年历史息息相关。

1921年7月,23岁的王尽美作为当时的共产党员代表,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这位原名王瑞俊的佃户子弟,更加坚定了为实现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奋斗终生的信念,往后几年,立学会、办报刊、创建党组织、发展工人运动、传播革命思想……他宵衣旰食,奔波于全国各地,竭力去唤醒沉睡的人民群众。

因劳累过度、积劳成疾,王尽美于1925年8月溘然长逝。时年27岁的他,将自己年轻的生命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留下遗嘱说:“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祖父逝世后家中留下的是王明华的太祖母、曾祖母、祖母三代寡妇和8岁的伯父、尚不到4岁的父亲。他的伯父母、父母一辈,在党的引领和教育下,早早走上了革命道路,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九死一生。

王明华的伯父王乃征,离休前为吉林军区副司令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为革命终日奔波、出生入死。王明华的父亲王乃恩,年轻时参加革命,到和平时代,他辗转调任,始终奋斗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王明华的母亲,也是位共产党员,为革命事业冲锋陷阵。夫妻二人穷其一生为党奉献。“我父亲一生担任过不少领导工作,但从1954年薪金制改革,他定级为十二级以来,直到2012年去世,他从未给自己提过工资。”王明华感叹道。

王明华这一代,是在和平岁月中成长起来的。算上伯父家的二儿一女,全家兄妹6人都是共产党员,且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挑起了大梁。作为长孙的王明华,将对党和人民的满腔赤诚用在了教书育人与科研工作中。他的大妹妹王建华,原在上海铁路局上海站工作。二妹妹王爱华,现为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教授。他的堂弟、堂妹,也都是军人出身。

对于子女,王明华也是苦心教导,两个女儿都是共产党员。由于工作出色,大女儿还获得上海浦东金桥高新技术开发区“优秀共产党员标兵”称号。

“我祖父要求别人做到的,我们自己首先要做到。”王明华自豪地说。“从祖父开始,我们一大家子的生活经历和党的历史发展保持一致,我们祖孙四代,一直忠诚、踏实、坚定地跟着共产党走。”

王明华从小就爱念书,功课也很好。初中毕业时,他的成绩是全校第一,被顺利保送至当时的杭州市第四中学,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高中毕业时,王明华的成绩依旧是全校第一,还获得了“杭州市十大三好学生标兵”的荣誉称号。

1960年,王明华踏入求是园求学,主修无线电技术专业。5年本科,4年半的时间都在学习各类基础知识。“当时学得很苦,但却是非常必要!”1965年本科毕业后,王明华留校从事微电子研究,主要开展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的教学及科研工作。

改革开放后,作为第一批留学人员,王明华前往东京大学研究光电子技术。也正是这次留学经历,帮助王明华拓宽了新视野,在感叹国外技术突飞猛进的同时,他也看到了教育的重要力量。“二战以后,日本的经济日新月异、国民教育水平也很高,而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日本对于教师、教育的重视。”

学成回国后,他一心攻克光电子技术。“未来是光电子的时代,中国要想更好地发展,必然离不开先进科技的支持。”他申请创建了信电系光电子技术专业,于1985年秋季正式招生,还与其他老师一起创建了浙大的集成光电子实验室。作为国家光电子领域的佼佼者、浙大光电子学科学术的带头人,他一心埋头在科研领域里深耕。自1965年起,40余年潜心研究的春夏秋冬,他获得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200余篇,承担一系列国家、省级重点研究课题,获得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多个奖项,并担任两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半导体学组委员,成果和荣誉不胜枚举。

除了致力于学术科研,王明华教书育人的心始终热枕。他说:“培养国家需要的人才,才是无尽的财富”。王明华的课题组会一直有一个传统,就是例行完学术讨论后,他会从自身的经历、家族的革命史、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学生们聊天,旁征博引、引人深思。学生们说,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将来不论是留在国内,还是出国深造,都要记着党,记着祖国!”

1988年以来,他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23名,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更是不计其数。王明华指导的第一个博士、也是当年竺可桢奖学金获得者冯浩还记得,“那时候,王老师总在实验室待着,一直到现在也是这样,非常用功。他有着革命家庭的气质,正直和善、兢兢业业,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为人低调,从不炫耀。”

为了在更好地为同学们讲好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充电”已成为王明华每天的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如今,他仍坚持制作“剪报”,从报纸上剪下喜欢的“豆腐块”,小心翼翼地粘在书页里,整理成册。他每天仔细地裁剪、粘贴,并用不同颜色的笔做上记号,密密麻麻的心得也会认真记录在侧。

退休后的王明华没有赋闲在家,他加入了浙江大学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之前无论是在学院,还是实验室,我都常常会和他们讲党的历史和传统。”如今他还加入了宣讲团,任务一下多了起来,但王明华却乐此不疲。他精心准备自己每一次的讲课教案,课堂上他的声音洪亮,教案上的字迹清晰有力。

“给学生讲座时,我会和他们讲祖辈的经历、让他们体会当时革命的艰难与不容易。”王明华希望,先辈的榜样力量和他们这一代人的经历,能对同学们建立起革命的人生观有所启迪和帮助。“现在的大学生不仅要学习扎实的业务知识,对于如何处理好自己的人生、应该拥有怎样的意志与品质,这些也应该是他们必须要深思的内容。”

这些年,他也常常带着学生去南湖纪念馆。参观之前,他总会讲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理想信念。“信仰是红船精神中最根本的东西。我们的革命先烈,正是有着坚定的信念,才会做到‘革命理想高于天’,在战火中不屈不挠地奋斗,即使牺牲也要奋力一搏。”

王明华曾表示,已经80岁的他仍可以为党工作,感到很骄傲,“希望能为党再多工作两年,为党的教育事业再多做些事”。

浙江大学 张思林 伊文

(责编:郝孟佳、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