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网络思政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一环

2021年07月14日08:46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网络思政是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一环

  【光明论坛】

  刚刚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良传统、鲜明特色和突出政治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是依托网络传播方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大学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当前,网络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充分利用校园里的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构建完备的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推进网络思政教育开展,是高校深入推进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重要举措。

  在信息传播速度快、承载内容多、接受时间短的新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如何将高校学生吸引到学校各新媒体平台周围,用什么样的内容黏住学生群体,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需要各高校不断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文化建设是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涵濡浸渍”的作用,更易于形成润物无声的育人力量。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要兼具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感染力,就要不断优化宣传文本,深耕“文化土壤”,打造“有态度”“有厚度”“有温度”的网络文化育人体系,实现“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达到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目标。

  有态度,加强思想引领,筑牢学生思想根基。在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复杂大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高校网络思政文化育人要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帮助他们筑牢思想根基。为此,正确的政治引领、思想引导是高校网络思政文化育人的灵魂。高校的各级各类新媒体平台,首先需要发布的内容应该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解读和宣传,这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重要举措。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代又一代拥护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用人才。

  有厚度,深挖校本文化,深植学生精神家园。大学文化是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是青年学子凝心铸魂、固本培元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来说,固本培元就要从最贴近他们身边的实际做起,从培养爱校情怀出发,进而培育他们的爱党和爱国情感。高校网络思政文化育人要充分挖掘校本文化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融入校本文化的日常宣传教育中,将校本文化的“水库”转化为思政育人的“活水”,将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宣传、主题策划、录制传统文化网课等方式,使民族精神成为其深厚的思想滋养。纵观中国各大学的发展历程,许多大学的建设发展无不与国家的命运、党的命运密切相连,这些高校都能挖掘到鲜明的红色基因和精神传承“密码”,让学生从心里对学校文化产生认同,在爱校、荣校的情感中自然过渡到对党和国家的自信与自豪,提升“四史”学习教育的亲和力,进而产生对“四史”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

  有温度,贴近学生实际,打造学生情感归属。高校网络思政文化育人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要充分研究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接受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贴近学生思想、情感和生活实际,打造有温度的网络思政文化,满足青年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目前在校大学生以90后和00后为主,高校网络思政文化建设应把握这代人思想实际,设计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和作品,多用青年话语体系、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展现高校学子的生活状态,关注年轻群体感兴趣的话题,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怀,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网络文化的生产和传播,鼓励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短视频、网文、手绘、漫画等网络文化作品的制作与创作,强化他们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用自己创作的健康向上的网络文艺作品影响同学,引领校园文化风尚,传递主流价值。

  高校网络思政教育是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延伸,构建在理性上说服人、在感性上吸引人的网络思政文化育人体系是思政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网络思政就要以优质的文化内容充实网络空间,有效增强网络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与传播力,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落实。

  (作者:吕春宇,系东北师范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温璐、郝孟佳)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