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2021年06月08日08:40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四个关键词解析语文卷

  【命题专家详解高考出题思路】

  高考首日,语文试题再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专家表示,试题命制加强了对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考查和引导,注重教考衔接,在平稳创新中凸显语文学科特色。试卷难度合理平稳,试题材料亲切平实,问题设置清晰平和,考查内容全面平衡。

  据了解,全国高考语文共有8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4套,分别为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高考Ⅰ卷、新高考Ⅱ卷,北京、天津、上海、浙江自主命制4套。

  关键词一:党史入题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专家表示,语文命题紧扣时代主题,将立德树人有机融入语文素养与能力的考查。

  如全国甲卷作文“可为与有为”,试题材料将青年的成长与未来发展置于当代中国特定的环境中,展现出当代青年的成长受到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浸润和滋养,青年的未来也必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的事实,凸显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我们”之间的密切联系,引导考生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汇在一起,进而思考自己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能够做什么,怎样才能有所作为。

  关键词二:强调能力

  “高考语文试卷强调能力的全面考查,体现在整体设计与试题设计两个方面。”专家告诉记者,在整体设计上,试卷通过科学布局,实现了对考生不同能力的全面考查和综合评价。无论是现代文、古代诗文阅读,还是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均注意了能力考查的全面性、多样性、层次性。如全国甲卷第6题考查考生对信息的提炼与整理,全国乙卷信息类文本阅读第1题考查考生对文本材料的理解和分析。

  在试题设计上,建立材料选择、情境设置和任务要求的逻辑联系,将多种能力的考查融于一题,综合融通。如新高考Ⅱ卷作文“写人与做人”,材料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读图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

  关键词三:开放灵活

  在“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等方面,本次语文命题做出了积极探索。通过新题型的设置、情境化考查方式的丰富,扩大了试题的开放性与灵活性,使考生正确有效地运用习得的语文知识与能力。

  专家举例说,开放性设计方面,新高考名篇名句默写设计开放性试题,答案并非唯一,这一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如新高考Ⅰ卷:项羽破秦入关,三分关中之地,以秦降将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为翟王,合称“三秦”。从此“三秦”作为一个地理名词,频繁地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答案示例包括“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见(是)三秦”“镜写三秦色,窗摇八水光”“三秦流血已成川,塞上黄云战马闲”等等。这种考查方式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给了喜爱古诗词的考生更多的作答空间,考查的重点由固定篇目的记忆理解转变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积淀。

  关键词四:学以致用

  “情境设计方面,全国高考语文试题采用全情境化命制。”专家表示,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依托于两则语料,将词汇、修辞、病句修改、句式变换等内容,纳入相应语言情境综合考查,取消了原有的单题形式。如全国乙卷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给出一段关于水果含糖量和糖尿病人正确食物摄取的语料,所设计的两道题目一为常规的补写,一为概述文段内容。两道题目都要求考生回到材料提供的语境中思考,这种考查方式更贴近生活实际。(记者 晋浩天)

(责编:温璐、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