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夸夸群:夸你,传播正能量

2019年03月20日10:03 | 来源:广州日报
小字号

季怡雯

郝西哲

王聪

“我只记得大明湖畔的记者小姐姐”“欢迎记者小仙女降临人间”“做记者肯定心善人美来着”……昨日,记者偶然进入某高校的夸夸群,就被“夸友”们赞得“体无完肤”。

夸夸群是以夸赞群友为宗旨建立的微信群,只要有人进群,大量“夸友”就要自发地对其进行一轮夸赞。夸夸群盛行于高校,如今成了不少人缓解压力的渠道。很多网友称,夸夸群正成为他们快乐的源泉,传播正能量的阵地。

“这个群是我的快乐源泉。”3月14日,复旦校友郝西哲发了一个帖子回答“如何看待复旦夸夸群”,收获了6000多个赞。

来自一句“我想被夸”

郝西哲是一名资深“夸友”,他说:“第一次奠定夸夸群话风的对话来源于一位网友的一句‘我想被夸’,后来夸与被夸便蔚然成风了。”

郝西哲说,群友们要求被夸的原因五花八门,比如PPT做不完、论文写不出来、作业做不完、考试迟到等,“被夸也是求安慰的一种方式,这些困扰生活的鸡毛蒜皮的事,每个人都会遇到”。慢慢地,入群的群友更加多元,有毕业的校友,也有外校学生。

校友蕾蕾是抱着好奇心参与其中的代表。上周她看到一条夸夸群的新闻,朋友圈有人发状态想进群,于是她也加入其中。“群里超好玩,有人过生日,大家就都祝他生日快乐,一个群友便夸道‘你连自己的生日都记得,说明你记性好’。”蕾蕾感觉,群友们脑洞大开,角度新颖,笑点不时袭来。

“群里不能发广告,不刷屏,不发表情包,我们鼓励大家以夸人为主,边聊边夸。”郝西哲举例说,如果想跟某人聊天,问他是哪个专业,“我会先说,你的谈吐看起来非常地优雅,学识看起来很渊博,想问一下你是不是中文系?”

令郝西哲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位创业的校友一年没有融到资,还跟合伙人闹掰了,“我们都在鼓励他,这是挺温馨的事”,像这样的温暖故事经常在群里上演。

化解学生不良情绪

“我自己不太求夸,一般都是夸别人,我觉得这样做每天心情好很多,因为一直在做好事情。”郝西哲说:“当我看到别人被夸赞的时候,反过来也激励了自己,我整个人会很开心,充满能量。”

夸夸群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早期的参与者和见证者,郝西哲觉得“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大家在互相传递正能量,我希望它越来越大、越来越活跃。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需要安慰,而在夸夸群,不管大事小情,都会有人无条件地鼓励你”。

复旦大二学生可乐也创办了一个QQ夸夸群,成员大部分是“00后”大学生。建立夸夸群前,可乐做过一个校园公众号,主要帮同学找寻丢失的东西、发布校园信息,同时也扮演倾听者、投送安慰剂的角色。那时,他就“嗅探”到大学生的一些负面情绪,比如失恋、宿舍矛盾和考试失利等。当时和可乐一起倾听校友心声的有5人,他们时常会做一些线上活动,但由于校园公众号竞争太厉害,可乐转而做起了夸夸群,“本群主要是表扬夸赞别人,它是一种去除不良情绪的好方法”。

可乐说,夸人需要“通过有趣的方式赞美,让别人感受到赞美的同时还能微笑”。他的专业是农科方向,坦言文采并不好,但群友的夸功常让他忍俊不禁——“你这瞬间回复的手速,流畅的语句,简直是千古难得一遇的奇才,读着你的消息,我竟然不知不觉中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女博士

身在异国求夸赞

如今,夸夸群已走出校园,走向海外。季怡雯在国外读博士,她也感受到中国高校这阵“夸夸”热潮,并加入其中:“女博士这个群体比较‘尴尬’,也挺需要被夸的,比如科研没有做好、有压力,或吐槽一些东西,有一个夸夸群,烦恼就会被消解掉。”

季怡雯坦言,她最需要“关怀”的事情,就是论文没写好或者正在纠结写论文,“我需要夸,喜欢大家各种夸我论文写得好、科研做得好这样子。”季怡雯说,读博之后反而会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而迷茫,“科研压力大,没有下班时间的”。

科研之外,大家还有不同的“槽点”,比如人际关系压力等。在群里一段时间后,季怡雯发现自己讲话更“正面”了。她说,博士有时候喜欢挑别人毛病,会想一些负面的东西,“但是你在夸群里只能夸别人,这会改变你的思维模式”。

成年轻人特有表达方式

彭琦从两周前开始接触到夸夸群。体验结束后,彭琦和朋友感到心情非常愉悦,“整个被夸的过程让我们觉得非常开心”。于是她和舍友便开始组建起了一个夸夸群。

“加入夸夸群之后最大的收获应该是精神上的满足吧。感觉每天都很开心。”彭琦笑着告诉记者。碰到对夸夸群多次表示感谢的客人,彭琦和舍友们心中有着满满的成就感,“每天都会去期待今天又会有什么样有趣好玩的客人,有时候还会和客人互夸”。

每一次的夸夸经历已成为了彭琦和群友们之间珍贵的记忆,让彭琦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位顾客要求大家夸赞她的爸爸。“那位客人挺害羞的,平时不知道怎么表达对父亲的爱,于是想通过我们来给爸爸一个生日祝福”。原来,这位害羞的客人因父母离婚,从小跟着父亲一起生活。她的父亲怕她受委屈,一直没有再婚,“她想通过我们感谢她爸爸这么多年的付出,也希望她爸爸不用再为她操心,去安心寻找自己的老伴”。

“她这份亲情让我们特别感动”彭琦认为夸夸群提供了一种新的表达渠道,“现在很多年轻人碍于面子,不知道该如何去表达对父母的赞美,夸夸群是一种交流方式”。

“暨大夸夸群”群主:必须敢于开口夸人

“一天之内,群里从20人变成上百人,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暨南大学16级国关硕士生王聪说,3月15日晚上,王聪与好友约好聚餐,临时建起了一个微信群聊。次日清晨,他通过新闻速递看到了复旦大学的“夸夸群”,好奇心强烈的他,顺手将前一晚的微信群名改成了“暨大夸夸群”,并将群二维码分享到了班级群中,“本来只是想让大家感受一下被夸奖的乐趣,没想到后来二维码被分享到了校友群中,冷清的群里一下子多了上百人”。其中,既有在读的暨大学子,也有不少毕业几年的校友,一时间都在群里互夸起来。

突然爆火的“暨大夸夸群”让王聪猝不及防。昨日下午,王聪火速拟定了一则群规:本着夸夸群“真善美”的宗旨,让我们大家一起学会夸人。入群没有别的要求,新进来的朋友要主动夸人,群友也积极夸夸新进来的同学。大家保持积极的心态,不要担心不会夸人,像学英语一样,敢于“出口”。我们尝试隔一段时间,民主选出“夸夸达人”,让达人分享夸人的技巧。

“夸夸群简单说就是为了给大家带来乐趣和愉悦,从深层次来说是学会欣赏和赞美,提高社交能力。”王聪说,在他看来,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会由衷地夸人是社会礼仪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礼节:“主要是把规则明确,分享一些夸人的技巧,也会学习一下复旦大学‘夸夸群’兴起背后的一些规律,传递给同学们一些轻松和愉悦的心情。”

夸夸群也是一门生意

郭子翾就读于江苏某大学的国际贸易专业,尽管今年才大三,但他却做过好几次“买卖”,如转卖二手车,“夸夸群”则是他的最新业务。“我做二手车买卖纯粹是出于兴趣爱好;但是开‘夸夸群’,只为两个字。”郭子翾顿了顿,嘴里轻飘飘地说出,“人脉”。

5天多了300个好友

郭子翾在网上卖单价为30元、50元、200元的不同类型“夸夸群”套餐。其中下单量最多的为30元套餐,月销为107件。业务流程非常简单,顾客下单,首先通过客服添加店主微信,发送个人基本信息,包括被夸人的年龄、职业、性别、爱好、宠物、想要被夸的方向以及与当事人的关系等。另一边,店主将相关信息发送到群中,同时确定6~8名夸手。如此一来,顾客便可从入群的那一刻起,享受5至10分钟的夸赞,而一旦对方真的存在有生活或工作上的困扰,超时也是时常发生的事。

郭子翾透露,通过夸夸群,他已经认识了不少有意思的人,“5天之内,多了将近300个微信好友”,这些人中有明星、歌手、演员经纪人、律师、画家、舞者、机场地服、酒店管理者等,年龄18~35岁不等。

顾客变成夸手

郭子翾的“夸夸群”名叫“彩虹天使”,其中有十多人的群昵称前点缀着一个彩虹图标,他们是郭子翾招徕的最早一批“夸手”。而剩余的几十人,则大多是由顾客转变而来的夸手,“大家体会到了夸人或被夸的乐趣,自然而然就会留下来;当然也有一些顾客不太适应大家的热情,在群里没待一分钟就退群了。”郭子翾说。

“丽颖”此前就是一名顾客,起初她是抱着好奇心进入到了郭子翾的“夸夸群”,性格开朗大方的她在与网友们互夸聊开之后,便被郭子翾邀请留在了群里,转而成为了“夸手”。平时需要上课的她,接单量并不大,但对于一些有困扰的客人,她也非常乐于用鼓励的方式去开导对方。

“其实在网上大家互不认识的情况下,对方更能接受人们对他的夸赞和开导。”丽颖透露,前两日,她曾接触过一个自闭症顾客,女孩在生活中因为性格内向总是不开心,“但是在和我们聊了将近大半个小时后,她说感觉自己两年来第一次这么开心,那句话让我很有成就感。”

郭子翾的生意时好时坏,“昨天生意相当好,有42单,从早上8:30到第二天凌晨1:30,群消息几乎就没停下来过;但是前一天就只有一单,相当于一分没挣。”郭子翾透露,在扣除掉夸手们的工资后,他自己的收入并不多:“第一天50元,第二天100元,第三天150元,第四天基本没挣,昨天也就大约300元而已。”

“夸手的工资都是日结,占去了很大比重。”郭子翾说。有一名入行才三天的夸手,昨日接了41单,当天的工资就有88.88元。(李华 程依伦 罗嘉妮)

(责编:闻佳琪(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