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更有“生命力”(记者手记)
2019年02月17日04: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科学研究为了什么?龚晓南用自己的实践给出答案——“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研究方向。”
无论是早期在秦岭山区修公路、架桥梁、筑防洪堤,还是上世纪90年代,扎进复合地基的研究,在龚晓南心中,科研的生命力在于工程需要、在于国家需要。
也正因有了这份执着与坚持,才有了软弱地基、不良地基技术难题的解决,才有了无数条高速铁路的运行通车,才有了广袤大地的“天堑变通途”。
是的,做科研应当将目光聚焦于国家需要,应当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做科研必须带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怨无悔,带着勇攀科技高峰、护航国之重器的创新自信。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这就需要更多的科研人员前赴后继,胸怀家国天下,将目光投向广袤的祖国大地,投向国家真正需要的每一个地方。
唯如此,才能让科研更有生命力,才能给经济的腾飞插上科技的翅膀,才能在时代洪流中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 人民日报 》( 2019年02月17日 05 版)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