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

蝶变大凉山:教育扶贫托起彝区新希望

2019年01月18日09:46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钢梯和索道修好后,许多游客来到‘悬崖村’旅游,村里娃娃看到游客热情大方懂礼貌,还可以用普通话帮助父母和游客交流。”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昭觉县支尔莫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17日在四川省“两会”期间分享了被称为“悬崖村”的支尔莫乡阿土列尔村的新变化。

为让民族地区幼儿过好“通用语言关”,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四川省2015年8月在凉山州率先启动实施“一村一幼”计划,一个村设立一个幼儿教学点,免费提供双语学前教育。一年以后,“悬崖村”的幼教点正式投入使用,一位嫁进“悬崖村”的大学生媳妇当起了孩子们的启蒙教师。

“过去山上的村民需要顺着落差800米的悬崖断续攀爬17条藤梯才能下山,大家和外界接触少,孩子上小学前都是父母去哪里,他们就跟去哪里。”阿吾木牛回忆,幼教点刚成立时,村中家长对幼儿教育并不理解,需要工作人员反复劝说,才愿意把孩子送到幼教点学习。

“悬崖村”幼教点  钟欣/摄

曾经“悬崖村”只能靠光伏工程供电,电力不稳定,电能质量差。藤梯换钢梯后,64根电线杆和37座输电塔也在悬崖“落地生根”。得益于稳定的电源与4G网络覆盖,“悬崖村”幼教点开通了远程教育平台,大城市幼儿园的教学课可以在“悬崖村”幼教点同步播放。

“孩子在幼教点学普通话、唱歌、跳舞、算术,不仅语言上有所进步,思维方式、待人接物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阿吾木牛介绍,“悬崖村”家长看到了孩子进入幼教点学习的变化后,开始主动把孩子送入幼教点,目前已有30名适龄儿童在此学习。

“悬崖村”幼教点是凉山州“一村一幼”建设的缩影。目前凉山州已经纳入第一阶段“学前学会普通话”行动重点实施范围的“一村一幼”幼教点共2724个,覆盖幼儿11.04万人。

“悬崖村”幼教点  钟欣/摄

“无论你去凉山哪个地方,最好的建筑一定是学校。”四川省人大代表、凉山州教育局局长游开军介绍,除了“一村一幼",凉山州还实行了“9+3”免费教育和15年免费教育,“上学贵”在凉山州已经成为历史。

凉山州发展教育的目标不是“人人有学上”,而是“人人上好学”。为此,凉山州不断配套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学生宿舍、食堂、浴室、厕所和设备设施,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凉山州老百姓腰包鼓起来后,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加深,农村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到县城读书,县城的父母想把孩子送到西昌读书。”游开军指出,为了解决“县城大班额”现象,凉山州将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县域内农村和县城的学校软硬件配备均衡,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优质教育。(贺劭清)

(责编:闻佳琪(实习生)、熊旭)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