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教育>>滚动新闻

《芈月传》引发“考据热” 生僻字体现先秦婚制

2015年12月28日14:09 | 来源:北京晚报
小字号
原标题:《芈月传》引发“考据热” 生僻字体现先秦婚制

  历史题材影视剧《芈月传》正在热播,这部号称“衣饰器具、陈设布料、车马兵器等在细节上都尽量符合时代”的电视剧在引发观众吐槽剧情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考据热”。剧中器物的原型是什么?主人公服饰是否不合规制的“俗艳某宝款”?出现在每一集里的生僻字都是什么意思……这些都让观众“扒”出来仔细研究,“操碎了心”。

  器物原型来自各大博物馆

  《芈月传》的背景是战国,剧中出现了不少青铜器。国家博物馆的雁鱼灯、首都博物馆的伯簋、河北省博物馆的朱雀衔环灯、洛阳博物馆的母鼓方罍……博物馆爱好者在电视剧的各个“角落”发现了他们熟悉的“身影”,这些器具大多脱胎于目前国内博物馆所藏的真实可考的文物。

  比如,在楚王后寝宫里,就有爱好者挑出了刚刚闭幕的国家博物馆《新入藏文物特展》上见过的一件铸造于西汉晚期的彩绘雁鱼铜灯。铜灯呈大雁衔鱼伫立造型,雁首及长颈、雁体、灯盘、灯罩4部分套合而成,施红彩,翎羽、鳞片、夔龙纹栩栩如生。雁背驮着油灯,通过可转动的翕板来调节灯的亮度。灯火冒出的烟在通过雁脖颈进入装有水的雁腹部后溶于水中,非常环保、干净。无独有偶,近来热门的江西海昏侯墓也出土了一对类似的雁鱼灯,说明这是西汉时王侯们“标配”的家当。

  “穿红着绿”合不合史实?

  “最近看《芈月传》,发现楚国的衣服都是红色,当时衣服花纹样式到底什么样,颜色鲜艳吗?”这是国家博物馆近日收到的一封“私信”。不少网友都有此困惑:2000多年前的古人就已掌握了精妙的印染技术?

  “春秋战国的服饰是色彩艳丽的。”国博在官方微信发布了释疑,“楚服的特征是男女衣着多趋于瘦长,领缘较宽,绕襟旋转而下,衣多特别华美,红绿缤纷,衣上有着满地云纹,散点云纹,小簇花纹,边缘多较宽做规矩图案,一望而知,衣着材料必出于印、绘、绣等不同加工,边缘则使用较厚重织锦。”目前出土的楚文物中的服饰也印证了这一点,在马山一号楚墓中,就可以看到红棕、紫红、藕色、黄等颜色的服饰,而其中红色、棕色、黄色是出现比例最高的颜色,符合“楚人尚红”的记载。

  生僻字体现先秦婚制

  《芈月传》的热播不仅掀起一股考据热,就连电视剧当中的生僻字都被引发了网友们极大的兴趣。这部剧还没开播之前,只一个“芈”字夺人眼球,但播了40多集之后,人们发现,几乎每一集都有生僻字出现,例如“薅(hāo)”“氽(tǔn)”“騔(gé)”“耜 (sì)”等。网友们发现,剧中的这些生僻字不仅是一个姓氏、一个国名或者一个物品名称那么简单,每一个字背后都有着深沉的文化积淀,是先秦文化一个缩影,文字背后的典故甚至可以给我们上一节有趣的历史课了。

  比如说剧中多次出现的“媵”字,可以从中窥见先秦时期汉族的婚姻制度。芈月作为姐姐芈姝的陪嫁媵侍一同嫁到秦国,后来成为秦王的妃妾。公主出嫁还要陪嫁一个“小姨子”,这是怎么回事?据《公羊传·庄公十九年》记载:“媵者何?诸侯娶一国而二国往媵之,以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弟也。诸侯一聘九女。”意思就是诸侯如果娶另外一个国家的公主,女方必须以侄(兄弟之女)娣(妹妹)随嫁,此外,再加上“侄、娣”,一共9人。原来,娶公主不仅陪嫁小姨子,还能陪嫁侄女!这种放在现代简直匪夷所思的做法,在先秦时期却是非常正常的婚姻形式。古人的婚嫁年龄本来就小,有的妹妹或侄女随嫁岂不还是垂髫小儿?没关系,放在家里先养着,长大了就能做媳妇了。这也是后来中国童养媳风俗的前身。(孙乐琪 代丽丽)

(来源:北京晚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