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文化成为校园习惯因子
■通讯员 沈琳
日前,在江苏省文明办等单位组织的全省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项目评选中,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遇见水族——在常水族人生活与生存状态调查”从全省高校上报的80个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十佳优秀项目,并且成为总结大会上四个展示项目之一。
在该院“遇见水族”视频播放到大学生们将常州水族人的祝福送到贵州三都县水族亲人手中,白发苍苍的贵州耄耋老人目不转睛地盯着画面、频频擦泪时,有些评选现场的观众忍不住低下头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对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师生来说,传递关爱、触及人心的“感动”文化已成为一种弥漫于校园空气中的习惯因子。
在今年10月该院举行的“感动工程”十大人物与事迹评选中,一位普通的宿管员阿姨宋亚娜走上台,讲述了一串项链的故事。
宋亚娜对她工作的8号宿舍楼里1146名大学生的名字、宿舍、籍贯、脾气性格,熟谙于心。在工作中,宋亚娜结识了生病的学生小牛,每天上班前特地做好可口营养的饭菜带给小牛调节胃口,督促小牛及时去医院诊治。在小牛不幸被医院确诊为脑部恶性肿瘤的住院日子里,宋亚娜经常打电话给他,和他聊一些开心事,鼓励他勇敢与病魔斗争,并拿出自己部分微薄的工资和其他师生一起捐赠给小牛。最终,由于病情恶化,小牛还是离开了。
在生命弥留的最后时刻,小牛念念不忘学校的宋阿姨,他嘱咐父亲,一旦他离开这个世界,不能亲自到学校向宋阿姨致谢,请父亲无论如何一定要完成他的心愿,将他的一串水晶项链送给宋阿姨。小牛去世后,小牛父亲专程赶到学院,抹着眼泪将这串注满浓浓爱意的项链送到了宋亚娜手中。台上宋亚娜的故事讲完,台下一阵静默,随即近万名大学生将经久不息的敬佩掌声送给了她。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提倡、鼓励教师走近学生心田,感受学生真情,感受学生感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该院多名爱生、师德标兵不断涌现。连续多年获省级优秀班主任称号的刘淑红老师常言,细微中的平凡足以感动你我、感动他人。
“作为老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家人。老师会因为学生的感动而变得幸福”,刘淑红的话朴实而又真诚。
该院深受“感动”文化熏陶的师生,还默默将这份感动传递给了家长和社会。2014年,该院体育和自动化等专业首次在国内高校中创新性发起“爸妈辛苦了,下一学年学费我来挣”的暑期社会实践倡议,被媒体誉为“史上最难暑假作业”。一批又一批大学生在压力中感受父母工作艰辛,锻炼自我,明确未来发展方向。
大三学生何浩就是该活动的积极实践者之一,他在暑假中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不仅挣足了学费,连平时生活费都能自给自足。他说:“工作中才感受到父母挣钱的辛苦。我用自己挣的人生中第一笔工资给父母买了衣服,他们非常感动。”
(来源:中国教育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